我眼中的宝成铁路 秦岭段 (组图)
2024-11-08 15:10
102
隐隐记得小时候在小学学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铁路建设者的孩子,独自在简陋的家中,望着热火朝天的铁路建设工地,看着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在荒山野岭中,挥汗如雨,战天斗地,凭着简单的工具,在莽莽秦岭的山谷中建设宝成铁路。当别人问他是否感到孤寂和有何感想时,小男孩骄傲的说,天天看到铁路在发生变化,他不感到寂寞,他为铁路的的建设发展感到自豪,认为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更因为自豪的是,他的父母就在这个光荣的建设大※※。
年代已久,印象好像如此。今年10月有幸乘车路过此段线路,能从车尾看到此段线路,虽然时过境迁,铁路已大大提速改造,但弯曲的线路,连续的山洞,蜿蜒的山谷,对峙的峰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当年人们仅凭着简单的工具,在如此复杂的地理环境下施工,是多么的艰难。感动之余,我用手中的相机拍下几张照片,以表达我对当年铁路建设者的敬意!
年代已久,印象好像如此。今年10月有幸乘车路过此段线路,能从车尾看到此段线路,虽然时过境迁,铁路已大大提速改造,但弯曲的线路,连续的山洞,蜿蜒的山谷,对峙的峰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当年人们仅凭着简单的工具,在如此复杂的地理环境下施工,是多么的艰难。感动之余,我用手中的相机拍下几张照片,以表达我对当年铁路建设者的敬意!
羽佳518 |
2024-11-08 19:45 |
羽佳518
图数:
2106
精品图数:
13
评图数:
48610
注册:
2011年10月
|
|
5147 |
2024-11-08 19:45 |
5147
图数:
728
精品图数:
4
评图数:
2113
注册:
2001年11月
|
勘误:相关部分第二段第二行中部 “建国那山崖上的石洞或者河边的茅草屋” 似应为 “见过那山崖上的石洞或者河边的茅草屋”。 说明:文章及相关均援引自网络。 |
5147 |
2024-11-08 19:27 |
5147
图数:
728
精品图数:
4
评图数:
2113
注册:
2001年11月
|
可以的话, 5 + 5 分! 按图索骥 —— 《夜走灵官峡》(《工地的雪夜》) 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间雾蒙蒙的一片。我顺着铁路工地走了四十多公里,只听见各种机器的吼声,可是看不见人影,也看不见工点。一进灵官峡,我就心里发慌。这山峡,天晴的日子,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你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目下,这里,卷着雪片的狂风,把人团团围住,真是寸步难行!但是,最近这里工作很紧张,到处都是冒着风雪劳动的人。发电机、卷扬机、混凝土搅拌机和空气压缩机的吼声,震荡山谷。点点昏黄的火球,就是那无数的电灯。看不清天空里蛛网似的电线;只见运材料的铁斗子,顺着架在山腰里的高架索道,来回运转。 我走到一座山崖下边,想找个避风的地方蹲上一阵,等天明了再赶到材料厂去。 抬头看,一条小路通到绝壁上的石洞里。石洞门口还挂着布帘子。无疑,这里住着工人。我抓住树枝爬上去,钻进石洞。奇怪!石洞门口有个小孩,看来不过七八岁。他坐在小板凳上,两个肘子支在膝盖上,两只手掌托住冻得发红的脸蛋,从帘子缝里傻呵呵地向外望着对面的绝壁。我进来,他看了一眼,又朝外望着。 石洞挺大,里头热腾腾的,有锅碗盆罐,有床铺。床头贴着“胖娃娃拔萝卜”的年画。墙上裱糊的报纸,让灶烟熏得乌黑。 “屋里怎么没有人哪?”我一边说,一边抖着大衣和帽子上的雪。 坐在那里的小孩扭转头,眼睛忽闪忽闪地望着我,说:“叔叔!我不是个人?”他站起来背着手,挺着胸脯站在我跟前,不住地用舌头舔着嘴唇,仿佛向我证明:他不仅是个人,而且是个很大的人。 我捧住那挺圆实的脸盘说:“小鬼!你机灵得很哟!”他把我的手推开,提着两个小拳头,偏着脑袋质问:“哼!叫我'小鬼'?我有名字呀!”他指着床上那个睡得挺香的小女孩说;“妹妹叫宝情(成),我叫情(成)渝!” 不用问,这孩子像我碰到的千百个孩子一样:工地里出生,工地里成长。工人们喜欢用工地的名字给孩子命名。成渝这孩子大约是生长在成渝铁路工地,那个叫宝成的小女孩,也许就出生在此处。 我坐在火炉跟前,一边抽烟,一边搓着手上的泥。 成渝爬在我的膝盖上,伸长脖子,望着我的眼睛,问:“叔叔!明天还下雪?说呀,叔叔!明天还下?” 我把那冻得发红的小鼻子按了一下,说:“天上要通电话,我一定给你问问。可是——” 嗬!他恼啦!一蹦起来,站在离我几步远的地方,皱着眉头,偏着脑袋,把我上下打量了一番,说:“你!哼,还哄我!你口袋装着报纸。报上有天气哩。” 哦!他是说,每天的报纸上都登载着天气预报的消息。这小家伙精得很哪! 成渝噘着小嘴巴,又坐在门口,双肘支在膝盖上,两手托着圆圆的脸蛋,从帘子缝里望着对面的工地。我问他水壶在哪里,他也懒得说。真后悔:不该得罪这位小主人! 我说:“成渝!明天还下雪,是不是你就不能出去玩啦?” 他连看我也不看,说:“爸爸说,明天还下雪,就要停工哩!” 我说:“你爸爸这样关心天气?他干啥工作?” 他骄傲地说:“开仙(山)工!” “在哪里开山?” 他努着小嘴巴,指着对面的工地。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顺着光带,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十名工人像贴在万丈绝壁上似的,打着炮眼,仿佛在开凿着登天的梯子。 我说:“成渝!哪个是你爸爸,根本看不清哪!” 成渝说:“我也看不见爸爸。爸爸能看见我。爸爸说,他打炮眼呀,打炮眼呀,一扭头就看见我了!”他的两只脚在地上乱踢腾。“我常坐在这儿望爸爸哩。” 啊!是这么回事! 我鞋子上的冰雪化开了,这工夫,我才感觉到冰得麻木的双脚开始发痛。为了取暖,我跺着脚。 成渝咬住嘴唇,又摆手,又瞪眼睛。我懂得他的意思了:怕我把他的妹妹惊醒。我说:“你对妹妹倒挺关心!” 他说:“妈妈说,我的印(任)务是看妹妹。妈妈回来,我就下班了!” “啊!你也天天上班!”我把他搂在怀里说,“妈妈干啥去啦?” 他指了指石洞下边的运输便道。我顺着他的手望去,只见一个人站在便道旁边的电线杆子下,已经变成一个雪人,像一尊石像。看样子,她是指挥交通的。这条从绝壁上凿开的运动便道,并不宽畅,一天二十四小时,汽车、马车、驮骡、架子车和行人,来来往往,非常拥挤,没有人指挥就乱得一团糟。 今天下大雪,路上行人和车辆都很少,她满可以回到家里歇歇,可是她屹然不动地站在那里。她可能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三个月五个月,或者是三年五载了。平素,也许她仰起头就能看见她的丈夫,也能看见她的孩子;而那攀登在山与天相接之处的丈夫,也许在擦汗水的工夫,一转眼就看见他妻子坚毅的身影和孩子小小的身材。我猜想:即使在这风雪迷茫的黑夜,工人、工人的妻子和工人的孩子,谁也看不清谁,可是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 我回头一看,成渝笼着手,缩着脖子,不住地打盹。我拉拉他圆胖胖的小手说:“会着凉的。上床睡吧!” 成渝从睡梦中醒来,以为是他的爸爸妈妈回来了,仔细辨认了一阵,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地说:“我不睡!我不睡!” “为什么?” 他用小拳头揉了揉眼睛,说:“爸爸妈妈说,不管哪个人都要朽(守)住康(岗)位。” 我把成渝紧紧地抱起来,用我的脸暖了暖他的脸蛋。然后放下他,裹紧了大衣,把帽沿往下拉了拉,出了石洞,下了山坡,顺着绝壁上开凿的运动便道,向前走去。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1958年元旦写于成都 相关 —— 宝成铁路是建国后新建铁路干线之一,1952年7月动工,1956年7月完工,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零三个月建成。1958年1月1日,宝成铁路正式运营通车,从此再无“蜀道难”。在宝成铁路的建设过程中,作家杜鹏程自1955年秋天起,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加入了进来,他在工地上与工人们一起劳动、一起战斗。在这一过程中,他创作出了《在和平的日子里》和一系列短篇小说,《夜走灵官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1957年12月下旬,在宝成铁路即将举行通车典礼之际,杜鹏程在成都的一家旅馆里,继续为《人民日报》采写关于宝成铁路的文章。当时的杜鹏程,深入宝成铁路建设现场已经两年多了,他见证了铁路工人们的献身精神,见证了工人的妻子儿女为建设国家的奋斗精神,建国那山崖上的石洞或者河边的茅草屋,见过成百上千在工地出生、工地成长的孩子......他们的胸怀、品德,深深地打动了杜鹏程。在1957年12月31日的夜晚,杜鹏程用一夜的时间完成了《夜走灵官峡》的创作。1958年元旦,初稿经过再三推敲修改后,寄给了《延河》文艺周刊。 1958年2月,《延河》文艺周刊为庆祝宝成铁路全线正式通车,推出了《蜀道从此不再难》的专栏,集中刊发了一大批讴歌宝成铁路建设者的文学作品,《夜走灵官峡》被刊发于版首。《夜走灵官峡》不过两千多字,情节也非常单纯,文章除了开头的二百多字来描写灵官峡工地紧张而热烈的劳动场面外,大部分的笔墨都送给了一个不过七八岁的铁路工人的孩子——“成渝”。在这个位于灵官峡绝壁间的山洞里,“我”和成渝断断续续进行了不到两个小时的对话,生动地通过一个侧面反映出几十万筑路工人和家属的精神风貌。 这篇文章以成渝为中心,又通过对话指引出成渝父母忘我劳动的情节。在这个晴天也“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片天”的灵官峡,在这个风雪交加的黑夜,在石洞里忍着困意看顾妹妹的成渝,在万丈绝壁上“打着炮眼”的爸爸,变成了“雪人”却坚持指挥交通的妈妈,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的铁路建设贡献力量。成渝一家,是灵官峡建设工地一个个家庭的缩影,宝成铁路建设沿线一个个家庭的缩影,也是当时千千万万个普通工人家庭的缩影。 《夜走灵官峡》一经发表,便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1958年7月,在文章发表5个月后,它正式被收录于《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一册》,开始了它四十余年的教材变迁历程。 1960年10月,《夜走灵官峡》暂别初中语文教材,经过删减改动后入选《高级小学课本语文第二册》1960年版,不过课文名称被改为《工地的雪夜》。从1960年到1964年,期间虽然经过了几次版本修订,但仍以《工地的雪夜》为题一直被收录在“高小”语文课本中。 1978年8月,人教社开始编订第五套全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夜走灵官峡》再次被收录到《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语文第二册》。此后,在1982年版、1988年版和1993年版初中语文第二册中均有收录。2001年,第九套中学语文教材对收录篇目进行了改动,《夜走灵官峡》被删除,从此正式退出中小学语文教材。 |
作品点评
功能受限
游客无点评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