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照
2005-07-24 13:01
(AI艺术分:4.97792 AI画质分:5.48549)
900
老坛泡菜 | 图数 21 | 精品图数 2 | 评图数 808 | 注册 2003-11-20 08:50
... 7
哈尔滨印象:哈尔滨地域广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空气清爽,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发展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经济的理想地点。这片广阔的黑土地堪称中国最肥沃的土壤,适合种植各种食用和纺织用农作物。大豆、马铃薯、亚麻、甜菜等农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貂皮、猪鬃、马尾、黑木耳、猴头蘑、黑加伦、蕨菜、蜂王浆、椴树蜜等土特产品驰名中外;药用植物防风、甘草、刺五加、人参、黄芪等名贵药材的质量属全国上乘;哈尔滨的东部和北部生长着红松、白松、水曲柳、黄柏等珍贵树种--这些产品为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14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94万公顷。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
地形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市、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10县(市)多山及丘陵地。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第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
  
水文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牤牛河、蚂蜒河、东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图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等。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解放以来,全市最大水利工程——西泉眼水库工程,1996年已经合龙蓄水,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库面面积40.86平方公里。水库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15133.3公顷。哈尔滨水资源特点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630立方米。
  
土壤
  
  由于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黑土,是郊区及12县(市)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黑土在全市分为2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3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7个土种。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在全市分为3个亚类: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共8个土种。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草甸土在全市分为6个亚类: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硫酸盐草甸土,共10个土种。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砂土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
  
矿产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63种,已探明可供工业利用的25种。其中煤炭、天然气、铜、锌、钨、钼、硫铁矿、熔炼水晶、蛇纹岩、砷、建筑用石、矿泉水等20种矿产在黑龙江省占有重要地位。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居全省第一位的矿种有:硫铁矿占55.8%,熔炼水晶占61.2%,蛇纹岩占43.3%,砷占49%,以及石棉、硅石、饰面用大理岩、稀散元素碲等8种。
林产
  哈尔滨市林业用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等。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张广才岭西北麓,小兴安岭南坡。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以及柞、椴、榆、杨、桦等。其中红松以材质优良享誉国内外,水曲柳以花纹美丽驰名。此外,还有黄太平、大秋果、苹果、葡萄等温带果木林,以及特种经济林、黑豆果等。野生果树资源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豆淀果、悬钩子、刺玫瑰、猕猴桃、五味子、东方草莓等。野生薇果产量较多,已成为重要出口资源。
植物
  哈尔滨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具有分布集中、经济价值高的特点。药用植物中,名贵药材有山参、黄柏、地龙、苦参、狼毒、黄芪、五味子、刺五加、党参、茯苓、满山红(红萍)等。草原植物以“东北三宝”之一的小叶樟和饲用碱草为主。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薇菜、猴腿菜、管伸菜、刺嫩芽、明叶菜、枪头菜、猫爪等10余种,还有大量的猴头蘑、榛蘑、元蘑、木耳等食用菌。野生油料有松子、榛子。野生花卉有130余种,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有小细叶百合、渥丹百合、山丹百合、燕子花、紫花鸢尾、长瓣舍莲等20余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主要有芡实(鸡头米)、睡莲、东北金鱼藻、菱角、菖蒲、芦苇、乌拉草。山野果子有杏、李子、山桃、梨、山葡萄等。
动物
  哈尔滨市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都比较多。兽类有珍贵的东北虎、梅花鹿、紫貂、水獭、猞猁以及黑熊、野猪、麝、黄鼬、灰鼠、狐狸、貉、獾、狼等。两栖动物有各种蛙、蛇、龟、蜥蜴等。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白鹳、黑鹳、白尾雕,二类保护的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鸳鸯、黑琴鸡、花尾榛鸡、小杓鹳以及猫头鹰、隼形目、鹗形目等猛禽。1981年3月,中日两国※※签订《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所列的227种栖息于两国的迁徙鸟类中,见于哈尔滨地区的就有141种。淡水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流经哈尔滨的松花江及其支流,两岸沼泽和水库中的淡水鱼,具有食用价值的经济鱼类主要有黑龙江鲤、银鲫、狗鱼、雅罗鱼、蒙古红鲌、松花江翘嘴红鲌、红鳍鲌以及鳊、鲂、鳜、鲇等40余种。
[编辑本段]地名由来
  哈尔滨来源于女真语“阿勒锦”“哈喇宾”“哈喇宾忒”,汉译为光荣、荣誉、名誉等含义。据《金史·本纪卷二》。
  近年来,哈尔滨市社科院地方史研究所所长王禹浪集十年研究成果提出的“天鹅论”。
  这一说法主张哈尔滨的原始语音是“galouwen”,即“哈尔温”,本意是“天鹅”之意。女真语中天鹅一词是摹声词,天鹅叫起来是“嘎鲁——嘎鲁”即“kaloun——kalou”,而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的广阔湿地与河流两侧,正是天鹅迁徙时的必经之地。那么这个音怎么转变为哈尔滨的呢?原来,古代中原音韵中没有北方少数民族常发的“嘎”音,所以在地名中出现的“嘎”、“喀”等音,基本都写成“哈”、“合”或“阿”。“尔”则更是具有特色的北方少数民族发音。
  王禹浪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由语言学切入,上溯※※语源、又以地理学、文献学、地名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等方面的深入考证,以大量※※文献和文物为依据,从而提出“哈尔滨”——女真语“天鹅”说。
  许多女真语言学家、※※学家、考古学家都对这一成果深表赞同,认定其为目前哈尔滨地名由来的“通说”。市委副※※王华放同志对此也给予了科学的肯定。
  这一成果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塑造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知名度,提高市民文化品位作用很大。 现在,您知道哈尔滨这个美丽的名字蕴含了这样美好的深意了吧。洁白勇敢 是哈尔滨先民的精神写照,这样的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那么,当有人再问起家乡名字的含义时,我们不会再茫然了,美丽的“天鹅”就是我们的家园。
  迄今共出现过八种学说流派,它们是:
  一、【满语“打鱼泡”或“晒渔网”之说】这一说法1898年出自一个俄国采矿工程师之口,1922年《哈尔滨指南》和1929年《滨江尘嚣录》都沿用了此说。
  二、【蒙语“平地”说】这是1913年魏声和先生在《吉林地志》中提出的,从发音角度跟蒙语相碰得出的结论。
  三、【俄国“大坟墓”之俄语“大坟墓”之说】见于1928年俄文版《商工指南》一书,说明俄国人一开始就有永久占有此地之意。
  四、【“人名”说】这种说法纯粹是一种猜测,《东省铁路沿革史》中认为这个词可能是从前某个强大的统治者的名字。这一猜测有可能是对的,但到底是谁的名字,似乎无从考证。
  五、【满语“锁骨”说】这又是完全的音译,因满语“哈拉吧”是锁骨之意,由此推论。
  六、【满语“哈勒费延”及“扁”说】这个译音很有些相似,“哈勒费延”在满语中是“扁”的意思,引申为“狭长”,象形之意。
  七、【通古斯语“渡口”说与“船渡场”说】这也是俄国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哈尔滨一词源于通古斯语,含义为船只停泊之地。
  八、【女真语“阿勒锦”说】“阿勒锦”译为汉语有名誉、荣誉、声誉等含义。此说依据在《金史·本纪·卷二》中,流传较广。
[编辑本段]民俗风情
冰雪服饰文化
  服装首先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品,它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劳动提供最基本的保护。随着文化的诞生、变迁和发展,服装就成了反映人的文化符号的艺术品了。我们可以说,服装反映了朝代的文明形式和文明程度。
东北大秧歌
  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又称作“吉剧”、“唱蹦子”,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是在东北地区喜闻乐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长期以来深受东北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喜爱。
东北皮影戏
  皮影又叫驴皮影,其演唱叫唱影,旧社会称皮影艺人为影匠。
关东三大怪
  关东有民谣:“关东三大怪;窗户纸 糊在外;生了小孩吊起来;大姑娘叼着大烟袋。”其实,这三大怪是过去独特的民俗,现在已基本消失了。
满族旗袍与马褂
  说到旗袍,人们往往会把它与妇女联系在一起。其实,旗袍是满族一种很有代表性的服装,它的穿着范围不只限于妇女。
能歌善舞的高丽白衣
  头顶搬运,是朝鲜妇女的一种独特的劳动习惯。她们从小就学习用头顶东西的能力,长大成人后,便都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能。不论是水罐、粮袋、包袱,还是其它什么东西,她们都不用肩挑、背扛或手提,而是放在头上顶着,行走自如。
野游
  由于受※※上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野游。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人的野游正在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并成为生活中文化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野餐
  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野餐。哈尔滨野餐有※※渊源,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
  喝啤酒 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哈尔滨啤酒厂始建于1900年,迄今已有百年※※。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首位,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哈尔滨人酷爱啤酒,很多人把啤酒视为普通饮料,也有人以饮酒来显示北方人的豪气和待人的热情。
冬泳
  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强壮体魄和坚强意志。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几度。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修筑了冰上游泳池。冬泳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
看冰灯
  哈尔滨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艺术为表现手法,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成各种冰的景物。上世纪下半页,冰灯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博览会成为冰灯艺术的大观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冰上婚礼
  冰上婚礼是哈尔滨青年人喜爱的的一种婚礼形式。冰上婚礼由哈尔滨青年宫主办,集体举行,成为哈尔滨每年一届的冰雪节的组成部分。
冰雪宴
  1985年第一届冰雪节,江南春饭店举办了第一届冰雪菜点技术大赛,揭开冰雪饮食文化的序幕。新颖美观、玲珑精巧的冰雪餐点艺术,展现了冰城厨师的精湛技艺。宾客在品尝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冰雪餐点中,领略与品味了哈尔滨特有的文化特色。
建筑风韵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尤其别具风韵。不仅有林林总总的欧式建筑,也有十分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改革开放以来,又兴建了若干现代建筑,使这个城市呈现出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
  凡是初到哈尔滨的游人,均有置身在建筑博物馆的感觉。 倘若你漫步在※※大街,你会看到用方石铺成的这条百年老街两旁,一座座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和后现代等各种风格的建筑,在向您诉说着※※,诉说着哈尔滨人。?
  倘若你乘车到哈尔滨市区,哈尔滨工程大学(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文庙、友谊宫、力学研究所、第三中学等雕梁画栋、红墙碧瓦的中国传统式建筑,会时常映入你的眼帘。?
  倘若你能俯瞰哈尔滨,你会看到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就在你的脚下,居民小区各具特色,红博广场的阳光大厅在闪烁,松花江宛如一条飘动的彩带从黑土地上流过......
  哈尔滨的建筑,象一个个凝固的音符,有欧洲中世纪的浪漫,有中国古典的典雅,也有现代的奔放。
日常食俗
  哈尔滨市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多为山东与河北省移民。旧时的哈尔滨,外国侨民比例较多,其中俄侨占多数。外侨生活方式与习俗对哈尔滨人的文化、饮食习俗有一定影响。哈尔滨人旧时多以大饼子(玉米面贴饼子)为主食。原当地居民喜食大馇子、小米饭和炖菜;山东人喜吃面食和鱼;河北人喜食米饭,爱喝高粱米粥。哈尔滨人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喜欢吃黏糕和黏豆包、“列巴”(一种大面包)、红肠等,喜欢喝“苏波汤”(俄式红汤)。
  大列吧大列巴
  大面包,又叫大列巴,被称为哈尔滨一绝,是哈尔滨独特的风味食品。哈尔滨秋林公司和华梅西餐厅生产的大面包都已有七、八十年※※
  这种大面包为圆形,有5斤重,是面包之冠。味道也别具芳香,具有传统的欧洲风味。出炉后的大面包,外皮焦脆,内瓤松软,香味独特,又宜存放,是老少皆宜的方便食品。
  哈尔滨红肠
  哈尔滨最经典的吃的就是红肠和干肠。红肠原本来自俄罗斯,最普通的,也是最著名最传统的红肠风味是“里道斯”风味-就是大蒜味的,下酒极佳,配上“格瓦斯”(格瓦斯是俄语译音。格瓦斯是俄式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酸甜适度,近似酸)味道那叫一个棒。可以夹在列巴里,是很主要的肉食品种。
  红肠是可以直接吃的。你拿在手上的话会有点手黑!不要惊慌,这并不是脏,而是在红肠表面薄薄的一层炭灰。红肠是用长在大兴安岭的老果木熏制而成。熏的好的红肠,表面会粘附一层肉眼看不见的果木炭灰。吃的时候要把表皮也一块吃掉,这才是真正的红肠风味——就是要吃那个带点山野的焦炭味!
  著名的宴席
  1.飞龙宴
  是哈尔滨国际饭店1980年研制的宴席,因第一道热菜是宫廷酒锅飞龙而命名。
  2.山珍野味宴山珍野味宴,是用黑龙江特产飞龙、熊掌、铁雀、犴鼻、榆黄蘑、黄花菜、猴头蘑等山珍野味烹制而成的一套名贵独特的风味宴席。
  3.北国风味宴
  是黑龙江省国宾馆和平邨宾馆烹制的一套风味宴席
  4.猴头宴
  是由20世纪80年代哈尔滨市十大饭店之一的江南春饭店烹制成的。
  5.龙江乡村宴
  是哈尔滨月亮湾电视城的一桌味道醇厚的鱼宴。
  6.全鱼宴
  黑龙江省各民族都非常愿意吃全鱼宴
[编辑本段]经济概况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7.4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26.9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13.8亿元,增长14.4%。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655.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8%。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3.6:37.6:48.8调整为12.8:37.7:4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886元,比上年增长12.7%。 财政收支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33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3.4亿元,可比增长20.3%。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48.4亿元,可比增长15.1%。
   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4.1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农业产值339.5亿元,增长6.8%;林业产值21.9亿元,增长7.3%;牧业产值333.8亿元,增长7.2%;渔业产值14.7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2亿元,增长5.1%。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90.5万亩,比上年增长8.9%。粮食总产量113.1亿公斤,增长7.3%,其中水稻增长7.6%;玉米增长10.2%;大豆下降7.6%。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0.96万吨,下降25.2%;甜菜产量1.7万吨,下降63.9%;蔬菜产量143.4万吨,下降23.3%。
  牧业小区发展到525个,畜产养殖专业户9.9万户。全市大牲畜存栏195.4万头,比上年增长6.4%。其中,黄牛及肉牛存栏138.5万头,增长9.0%;奶牛存栏46.5万头,增长0.4%。生猪存栏372万头,增长12.4%。全年肉类总产量72.4万吨,增长12.4 %;奶类产量138.9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32.5万吨,增长7.2%;水产品产量11.3万吨,增长10.3%。
  农业机械总动力681.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6.8%;化肥投入(折纯) 42.4万吨,增长8.5%;农村用电量14亿千瓦时,增长9.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350公顷,节水灌溉面积6684公顷。
  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定面积(含山产品和水产品面积) 3102万亩,比上年增长3.0%,全年生产总量438万吨,增长10%。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1850个,绿色食品标识290个,有机食品标识146个。
   工业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916.5亿元,增长1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81.7亿元,增长14.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75.2亿元,增长19.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06.6亿元,增长10.6%,轻重工业比例由上年的44.9:55.1调整为47.3:52.7。
  规模以上※※工业、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218.6亿元和355.1亿元,分别增长9.5%和18.2%,省属工业实现增加值8.1亿元,下降1.5%。
  装备制造、医药、食品、石化四个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4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83.2%。其中,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88.2亿元,增长9.8%;医药工业实现增加值47.2亿元,增长17.3%;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190.3亿元,增长21.3%;石化工业实现增加值58.4亿元,增长12.8%。
  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18.6亿元,下降3.3%,新产品产值率为15.9%。
[编辑本段]交通通信
铁路
  从50年代开始,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黑龙江的铁路运输事业。哈尔滨铁路局是全国15个铁路局之一,北起古莲,南至兰棱,东达绥芬河,西到满洲里,外与俄罗斯接轨,内与沈阳铁路局相通。36条干支线贯穿黑龙江省全境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构成了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2005年3月18日开始根据铁道部的统一部署,铁路局(集团公司)撤销下辖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海拉尔5个铁路分局,实行直接管理站段的管理体制。2005年,全市铁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总量2751万人次,完成货物运输量1371万吨。铁路营业里程6632.2公里,线路计长12516.9公里。
  哈尔滨乘坐火车可以抵达长春,沈阳,大连,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济南,青岛,南昌,武汉,石家庄,郑州,长沙,西安,德州,杭州,温州,包头等以及沿线城镇。哈尔滨乘火车可以抵达省内所有通客运铁路的大中小城镇。是一个连接中国大陆与东北亚的重要铁路枢纽。2007年开工的哈大客运专线建设着,同步建成的津秦客运专线以及秦沈客运专线连接京沪高速铁路。届时哈尔滨抵达长春只需要1个小时,抵达沈阳只需要2个小时,抵达大连只需要3个半小时。配套将来建成的京沈客运专线,京石,石武,郑西,武广客运专线。真正到时实现哈尔滨到全国各大城市实现朝发午至,午发夕至,夕发朝至。省内建设客运专线也开始,哈齐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00公里/小时。哈牡客运专线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以及哈佳高标准铁路。届时将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黑龙江1小时经济圈。将辐射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四个地级城市。哈尔滨铁路枢纽即将建设哈尔滨西站,哈尔滨北站两座新客运火车站。扩建哈尔滨火车站,哈尔滨火车东站现有的两座火车站。
  公路
  近年来,哈尔滨的公路运输事业发展迅速,陆续建成了松花江公路大桥、北京至哈尔滨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哈尔滨段、哈尔滨至阿城汽车专用公路、哈尔滨至亚布力二级专用公路、机场高速公路、二环快速干道等重点工程。公路运输发展到具有高速公路、专用公路、高等级公路为骨干架的干线公路网络。至2005年末,公路总里程达到75421公里。城市公共交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国有公共交通车辆为主体,个体和社会车辆为补充,贯通城乡的客运服务体系。全市公路营运客车已达4293辆,公路客运量达5135万人次,货运量达8148万吨。
航空
  哈尔滨的民航事业起步于1950年。1979年以前,全省只有5条航线,每周15个航班,年旅客吞吐量仅7万余人次。1979年底,建成了可昼夜起降各种大型客机的阎家岗机场,即现在的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从而使空中交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1993年,太平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到2005年,进出港旅客首次突破300万人次;2007年11月首次突破400万人次;2009年10月突破500万人次,同年12月再次刷新记录,旅客吞吐量突破600万人次大关。2009全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达到65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6%。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扩建前期准备已经启动,机场扩建工程目标设定为2020年,扩建后的哈尔滨机场定位为大型一类口岸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7.5万吨的需要。
水运
  哈尔滨地处松花江中游,是全省水运的指挥运输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哈尔滨港口对俄开放,恢复了中俄水运贸易,促进了边贸发展。1990年,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东北内河最大的哈尔滨航运站,引进和制造了平均时速高达65公里的水翼船,并投入松花江营运。1992年,开通江海联运,船队首次从松花江经黑龙江下游出海,驶抵日本,开始了冲出内河、走向海洋的新纪元。目前,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近年来,由于松花江水位连年下降,严重影响了松花江的航运。2005年,水路运输各种货物309万吨,比上年下降22.6%。
邮政
  哈尔滨邮政局是中国东北部重要的邮件集散中心和通信枢纽。可以办理全市、全国各地的邮政通信,以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信函、包裹及特快专递业务,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联结全国,通达世界各地的邮政通信网络。至2005年末,全市共有470处营业网点,邮路总长度4780公里。邮政特服电话185为顾客的查询、投诉、上门收寄特快专递邮件提供服务。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3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全年发送信函2918万件,其中特快专递119万件,比上年增长8.2%。
电信
  哈尔滨的电信事业在改革中不断发展。经过“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时期的重点建设,该市已经形成了立体化、高效能的通信格局。哈尔滨市通信分公司是经过改组之后的中国网通集团黑龙江省通信公司所属大型通信骨干企业,网络覆盖8区11县(市)5.31万平方公里。2005年,全市完成电信业务总量96.5亿元,增长29.0%。至2005年末,全市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364.7万门,增长4.9%;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65.6万户,下降6.1%,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86.8万户,下降8.2%;移动用户330万户,增长6.5%。互联网用户211.3万户,增长70.7%。
城市交通
  全年市政基础设施完成投资81.9亿元。启动了道外二十道街跨松花江大桥、三环路哈阿立交桥、何家沟综合整治等城建大项目,推进了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沿江景区升级改造等景观工程建设,实施了哈阿路、抚顺街—民安街—民众街、齿轮路、保健路、通乡街等路桥重点工程,建设了北环路、安国街、安升街等17条达标街路,对安化街、南平街、公浴街等23条破损道路和土路、背街背巷进行修缮和改造,新建林机小区、南直路2座人行天桥。
  城市交通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公交编码线路达179条,比上年增加38条,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646.9公里。公交车运营车辆4705辆,全年新增公交车辆338辆,更新公交车辆455辆。公共交通客运量9.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6.7%。
  城市行车
[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科技
  科技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现有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机构130个,累计建成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从事科研活动人员4.2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4万人。全年用于科研活动的经费支出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28.8亿元,增长12.1%,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38%。受理专利申请4293件,增长14.8%;授权专利2282件,增长23.6%。签订技术合同1812项,增长36.1%;合同成交额33.3亿元,增长1.4倍。
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至年末,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0所,招生1.37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在学研究生4.25万人,比上年增长7%,毕业生1.09万人,增长28.2%。普通高校48所,共招收学生12.91万人,增长9.8%,在校学生41.59万人,增长8.5%。成人高校15所,共招收学生1.01万人,增长12.2%,在校学生2.4万人,增长4.3%。中等专业学校28所,在校学生4.93万人,增长1.1%。普通高中141所,在校学生14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初中478所,在校学生34.3万人,比上年减少2.7万人。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65%。至年末,全市共有小学2244所,在校学生48.9万人,比上年减少0.8万人,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8%。特殊教育学校招生354人,在校学生247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5万人。
文化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市属,下同)17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48个,文化馆21个,公共图书馆18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21个。市直属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共演出1966场,观众166万人次。群众性文艺演出1000余场,观众400余万人次。市直属文艺创作团体创作文艺作品8篇(件、幅),获国家级奖6项,获省级奖41项。至年末,全市有线电视用户92.1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4万户。哈尔滨电视台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17750小时;哈尔滨广播电台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58246小时。全国有22个省、市卫星电视节目进入哈尔滨有线电视网播放。年末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8.44%,广播综合覆盖率99.48%。
卫生
  城乡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含农村卫生室)39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72个,门诊部(所)1048所(含个体诊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24所,妇幼保健机构21所。卫生机构床位数3.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3.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8万人,注册护士1.4万人。农村卫生院195个,床位4057张,卫生技术人员5102人。
体育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就。成功举办了4项国际比赛和38项国内各级各类比赛。至年末,哈尔滨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得金牌16枚、银牌13枚、铜牌10枚,参加全国比赛获金牌57枚、银牌56枚、铜牌45枚,共打破3项全国纪录。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全年开展各类全民健身及体育竞赛活动达1000余次,县级以上群众性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参加人数超过300万人次。新增50个社区全民健身休闲广场,配置各类健身器材1625件,拥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4132名。
社会福利与救助
  福利事业与救助事业的社会化进程稳步推进。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收养性单位299家,床位17359张,其中社会投资办养老机构115家,床位4941张,共收养孤、老、残、幼12632人。至年末,有20.1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1.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市2.8万重点优抚对象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
[编辑本段]科学技术
  哈尔滨市科技综合实力较强,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在全国50城市科技竞争力排名中,哈尔滨市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列第9位,其中科技成果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和沈阳,列全国第6位。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大学、大所、大厂科技力量为主,地方科技力量为辅的研究与开发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现拥有普通高等院校36所,在校大学生38.34万人,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多万人;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2多万人,企业办科技机构63家,其中发动机、轴承、量仪、空调机、电机、汽轮机、环保制氧、生物制药等21个重点实验室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拥有两院院士2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7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县及县级以上独立研究机构131个,其中※※部门18个,地方部门113个。累计建成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焊接所、兽研所、49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703研究所等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具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实力,为※※“神舟”系列飞船的高质量飞行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哈尔滨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966项,其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占193项,科技成果数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6位。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哈尔滨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粗犷豪放的北方民族风情,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灯游园会、冰雪大世界等大型活动显示了哈尔滨深厚的文化底蕴。哈尔滨极地馆、防洪纪念塔、文庙、极乐寺、圣-索非亚教堂、俄罗斯风情的※※大街、萧红故居等文物古迹和东北虎林园、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原始森林等500余处人文自然景观,与哈尔滨周边的镜泊湖、五大连池、扎龙自然保护区一起构成了中国北方别具一格的特色旅游地,凭藉这些优势,哈尔滨市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哈尔滨素来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市内建筑中西合壁,格调鲜明。人文※※悠久,不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而且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名城。庄严雄伟的圣索菲亚教堂,神秘气氛笼罩的尼古拉教堂,造型奇巧的俄罗斯木屋,典雅别致的歌特式楼宇,欧式建筑的※※大街,雅洁明快的建筑色调,灯红酒绿、繁华如锦的都市风貌,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雪节”国际冰雕雪塑比赛,以及“国际经贸洽谈会”,处处折射出“东方莫斯科”的独特魅力。
哈尔滨太阳岛
  哈尔滨太阳岛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为江漫滩湿地草原型风景名胜区,哈尔滨太阳岛是全国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占地38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88平方公里。哈尔滨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及国家AAAAA级旅游景点。
  关于哈尔滨太阳岛的由来,民间曾流传两种说法:一说这是个园的岛,形似太阳,故称太阳岛;一说岛内坡岗上全是洁净的细沙,阳光照射下格外炽热,故称太阳岛。由于江水环绕,景色十分秀丽。春季,原野芳草萋萋,绿叶萌枝,鸟雀齐鸣。春风吹拂,游人如饮醇酒,每每流连忘返;夏季,绿荫幽草,碧水白沙,繁花似锦,蝶飞蛙噪。是避暑佳时胜地;秋季,秋高气爽,水天一色,金叶复径,旷野红枫;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飞雪,马拉爬犁、冰雪运动、冰雕雪塑,使这冰雪世界更是生机盎然。洁白的树挂“疑是林花昨夜开”,漫天飞雪把人带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境界,形成了一道亮丽奇特的景观。这四季不同的绚丽景色,构成一个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风景区,所以太阳岛素有“北国风光赛江南”之美誉。
亚布力滑雪场
  亚布力滑雪度假区,是由风车山庄、国家体委,交通山庄,大青山滑雪场、通信山庄,亚布力滑雪场电力山庄,云鼎山庄、好汉泊雪场,以及农家院共同组成,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尚志市境内,距哈尔滨193公里,距牡丹江市120公里。最高峰海拔1374.8米,这里的极端最低气温是-44℃,平均气温-10℃,积雪期为170天,滑雪期近150天,每年的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是这里的最佳滑雪期。亚布力滑雪场的设施非常完善,共有11根初、中、高级滑雪道,它的高山滑雪道是亚洲最长的。滑雪场内还有长达5公里的环形越野雪道及雪地摩托、雪橇专用道,设有3条吊椅索道、3条拖牵索道及1条提把式索道。雪场还拥有多台造雪机、压雪机、雪上摩托车等现代滑雪场机械设备;雪道设有多条吊椅式和牵引索道,滑雪者可以从任何一处乘索道,不需要脱掉雪板,滑遍场内全部雪道。
※※大街步行街
  ※※大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大街”,后来发展成为哈尔滨市最繁华的※※大街步行街商业街。大街北起松花江防洪纪念塔,南至经纬街。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是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它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之一。步行街环境优美,井然有序。以其独特的欧陆风情、鳞次栉比的精品商厦、花团锦簇的休闲小区、异彩纷呈的文化生活,成为哈尔滨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始创于1999年,是由哈尔滨市※※为迎接千年庆典神州世纪游活动,充分发挥哈尔滨的冰雪时空优势,进一步运用大手笔,架构大格局,而隆重推出规模空前的超大型冰雪艺术精品工程。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向世人展示了北方名城哈尔滨冰雪文化和冰雪旅游的独特魅力。
  全园整体规划以“盛世中华,腾飞龙江”为主题,共分腾飞龙江、西部掠影、盛世中华、春绿南疆、龙腾虎跃、欢乐之夜等六大景区,设置景点、景观及活动2000余项。其场面恢宏壮阔,造型大气磅礴,景致优美绝伦,如同一幅大型的冰雪史诗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
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同年,由俄国茶商出资,在随军教堂的基础上重新修建成全木制结构教堂。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
  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原为设在公主岭的随军教堂,日俄战后迁哈尔滨,几易其址,1912年在此建木结构教堂,1935年改砖石结构。俄国建筑师斯米尔诺夫·托夫塔诺夫斯基设计。原来属于东正教堂,1980年转给天主教会,现名为圣母无染原罪教堂。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罪证陈列馆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25号的原731※※本部大楼,经过重新修缮,已作为基本陈列对外开放。总面积1500平方米,15个展厅,这里以大量的图证、物证、实证,控诉了侵华日军731※※的血腥罪行。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龙塔,隶属于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其塔高336米,是目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高钢塔。龙塔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风景区。它是一座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广告传播、无线通讯、环境气象监测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塔。
  吉华滑雪场
  5S级,吉华滑雪场距哈尔滨42公里,仅需40分钟车程。滑雪期最长可达150天。

[xutong59 编辑于 2010-04-06 09:33]
羽佳518
2022-10-31 16:36
羽佳518 图数: 2160 精品图数: 13 评图数: 49297 注册: 2011年10月
图文并茂!
imdu88
2017-10-01 20:05
imdu88 图数: 722 精品图数: 3 评图数: 4972 注册: 2009年4月
青岛老李
2017-10-01 15:14
青岛老李 图数: 324 精品图数: 0 评图数: 4224 注册: 2017年6月
蓝桥摄影
2017-05-28 10:04
蓝桥摄影 图数: 3597 精品图数: 3 评图数: 32841 注册: 2012年10月
龙老爹
2014-01-28 16:45
龙老爹 图数: 3510 精品图数: 573 评图数: 53579 注册: 2011年7月
图文并茂,欣赏。
花甲一梦
2008-05-13 07:09
花甲一梦 图数: 773 精品图数: 610 评图数: 34655 注册: 2007年10月
不错!!!!
fm3a
2005-07-24 13:54
fm3a 图数: 53 精品图数: 10 评图数: 692 注册: 2001年2月
你来这天天气不错,白云朵朵.
作品点评
功能受限
游客无点评权限,请登录后再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