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击中了北极星?
2001-11-26 02:36
(AI艺术分:4.71962 AI画质分:5.03502)
11963
版主 | 图数 9 | 精品图数 2 | 评图数 33 | 注册 2000-06-09 00:00
... 29
画面中至少有10颗流星,其中最左边的那颗正好击中了北极星!
老顽童
2011-09-03 16:42
老顽童 图数: 9 精品图数: 2 评图数: 33 注册: 2000年6月
回楼下,曝光时间大约5分钟,用快门线控制,不是很精确。拍到亮流星就换一张。

有经验的人,根据星迹长度可以推算出曝光时间。一小时15度。
易水木头
2010-11-05 09:23
易水木头 图数: 0 精品图数: 0 评图数: 10 注册: 2010年11月
曝光多长时间,2个小时以上么?太震撼了!
squreer
2010-10-08 12:18
squreer 图数: 43 精品图数: 20 评图数: 904 注册: 2005年1月
老顽童对这个真是有浓厚兴趣,拍到这个不容易
摄影挚友
2009-12-12 14:43
摄影挚友 图数: 18 精品图数: 18 评图数: 2995 注册: 2005年5月
流星雨在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之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小天体的体积虽小,但它们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它们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其上面的物质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物质电离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星。

流星雨是一种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夜空中的一点迸发出来,并坠落下来的特殊天象。这一点或一小块天区叫做流星雨的辐射点。为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其他流行雨还有宝瓶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

有的流星是单个出现的,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

流星雨的规模大不相同。有时在一小时中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一个辐射点“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雨的范畴;有时在短短的时间里,在同一辐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的礼花那样壮观。当每小时出现的流星数超过1000颗时,称为“流星暴”。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也是※※最早,《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最详细的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约12次,狮子座流星雨记录有7次。这些记录,对于研究流星群轨道的演变,也将是重要的资料。

流星雨的出现,场面相当动人。※※古记录也很精彩。试举天琴座流星雨的一次记录作例:南北朝时期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宋书·天文志》)这是在公元461年。当然,这里的所谓“数千万”并非确数,而是“为数极多”的泛称。

而英仙座流星雨出现时的情景,从古记录上看来,也令人难以忘怀。请看:唐玄宗“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贯北极,小者不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 (《新唐书·天文志》)开元二年是公元714年。

流星体坠落到地面便成为陨石或陨铁,这一事实,※※也有记载。《史记·天官书》中就有“星陨至地,则石也”的解释。到了北宋,沈括更发现陨石中有以铁为主要成分的。他在《梦溪笔谈》卷二十里就写着:“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宋英宗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沈括已经注意到陨石的成分了。

在欧洲直到1803年以后,人们才认识到陨石是流星体坠落到地面的残留部分。

※※现在保存的最古年代的陨铁是四川隆川陨铁,大约是在明代陨落的,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掘出,重58.5千克。现在保存在成都地质学院。

什么是流星

外空间的尘埃颗粒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形成流星。尘埃颗粒叫做流星体。

速度

一个微小的流星体就足以产生在几百公里之外就能看见的亮光,其原因就在于流星体的高速度。

流星的颜色

一个流星的颜色是流星体的化学成分及反应温度的体现:钠原子发出橘黄色的光、铁为黄色、镁是蓝绿色、钙为紫色、硅是红色。

声音

流星通常不会发出可以听见的声音。如果你没有看到它的话,它就会悄无声息的一扫而过。对于非常亮的流星,曾经有人听到过声音。这些声响主要集中在低频波段。一个非常亮的流星,如火流星,可能会听到声音。

持久余迹

流星有时会在它通过的轨道上留下一条持久的余迹。余迹主体颜色多为绿色,是中性的氧原子。持续时间通常为1到10秒。可见余迹亮度迅速下降,在极限星等为4到5等的情况下,一般可持续1到30分钟。这些亮光来自炽热空气和流星体中的金属原子。

流星雨

在一年中的某些天,可以看到大量的流星从同一个天区划落下来。这就是流星雨。

流星雨从何而来

流星雨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

流星体因何离开母彗星

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

流星雨活动性

位于彗星轨道的尘埃粒子云被称为『流星体群』。当流星体颗粒刚从彗星喷出时,它们的分布是比较规则的。由于大行星引力的作用,这些颗粒便逐渐散布于整个彗星轨道。目前,这个过程还不是十分清楚。在地球穿过流星体群时,各种形式的流星雨就有可能发生了。

关于流星的古老说法

1、根据古老的说法“因为一颗星坠落就必须有一份灵魂补上去,人死了,灵魂就升天,升天时也就把你的愿望带给上帝了。”

2、流星是偶然经过的,只有一天到晚放在心里的梦想才能抓住那电光火石的一瞬。这样的愿望,才有最终实现的可能。

3、流星是撞入大气的星星,是“现在进行时”;满天星光,不过是远古的星星的影子,是“过去时”,现在时的愿望当然要请流星来帮助。

七大著名流星雨

1.狮子座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现。一般来说,流星的数目大约为每小时10至15颗,但平均每33至34年狮子座流星雨会出现一次高峰期,流星数目可超过每小时数千颗。这个现象与谭普-塔特而彗星的周期有关。流星雨产生时,流星看来会像由天空上某个特定的点发射出来,这个点称为“辐射点”,由于狮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狮子座,因而得名。

2.双子座流星雨

双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13至14日左右出现,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且流量极大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双子座流星雨源自小行星1983 TB,该小行星由IRAS卫星在1983年发现,科学家判断其可能是“燃尽”的彗星遗骸。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双子座,是著名的流星雨。

3.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固定在7月17日到8月24日这段时间出现,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是最适合非专业流星观测者的流星雨,地位列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彗星Swift-Tuttle是英仙座流星雨之母,1992年该彗星通过近日点前后,英仙座流星雨大放异彩,流星数目达到每小时400颗以上。

4.猎户座流星雨

猎户座流星雨有两种,辐射点在参宿四附近的流星雨一般在11月20日左右出现;辐射点在ν附近的流星雨则发生于10月15日到10月30日,极大日在10月21日,我们常说的猎户座流星雨是后者,它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哈雷彗星每76年就会回到太阳系的核心区,散布在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著名的猎户座流星雨。

5.金牛座流星雨

金牛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25日左右出现,一般11月8日是其极大日,Encke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该流星雨,极大日时平均每小时可观测到五颗流星曳空而过,虽然其流量不大,但由于其周期稳定,所以也是广大天文爱好者热衷的对象之一。

6.天龙座流星

天龙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6日至10日左右出现,极大日是10月8日,该流星雨是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其极大日一般接近新月,较无月光影响,为观测者提供了很好的观测条件。Giacobini-Zinner彗星是天龙座流星雨的本源。

7.天琴座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一般出现于每年的4月19日至23日,通常22日是极大日。该流星雨是※※最早记录的流星雨,在古代典籍《春秋》中就有对其在公元前687年大爆发的生动记载。彗星1861 I的轨道碎片形成了天琴座流星雨,该流星雨作为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在天文学中也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2006年流星雨观测时间

狮子座流星雨最佳观测时间18日据北京天文馆专家寇文介绍:狮子座流星雨今年活跃期为11月14日至21日,11月18日4时50分极大,每小时最大天顶流量10-100,此次流星雨观测条件不错,18日是农历九月二十八,月光基本不影响观测。狮子座流星雨的流量呈33年的周期变化,2001年曾有强烈爆发。狮子座午夜时分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可以开始观测,天亮前辐射点较高,观测条件最好。

麒麟α座流星雨上演时间22日11月15日至11月25日麒麟α座流星雨。极大期在11月22日5时05分,每小时最大天顶流量5,如果爆发可能达到400以上。月光对观测没有影响,非常有利于观测!麒麟座夜里11时才会完全升起,后半夜观测比较合适。

25日水星西大距11月25日还有水星西大距,在本月水星非常值得一看,继9日水星凌日之后,25日又会发生水星西大距,此次西大距观测条件很好,19日水星合月,日出前水星在残月的左方偏下,距离7度多。25日水星西大距,与太阳的角距离20度,日出时地平高度约17度,亮度-0.4等,是今年观测水星的第四次最佳时机,前后有10天左右的可观测期。

流星雨是一种天文现象。它是指太阳系中彗星或小行星,或行星间固体物质及尘粒,以每秒30-60千米或更大的速度闯入地球的大气层中时,由于和大气飞快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巨大的热能,发生燃烧。体积小的,在进入大气层后,很快燃烧完毕,在夜空中便呈现一道白光,一闪即逝。这就是“流星”。如在天空中某一区域,流星像雨点那样频繁出现,则称为“流星雨”。体积较大的,在大气层中来不及全部烧为灰烬,落到地面即为“陨星”(石质,为陨石;铁质,叫陨铁。)解放以来,※※共发生过5次陨石雨。研究陨石对人类探索太阳系、地球内部结构组成,对探索地球上生命的

起源和演化等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 流星和流星体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迅速辐射掉,不足以使之气化产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微陨星。

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请看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吨,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

二. 流星雨和彗星

流星通常是单个零星出现的,彼此间无关,出现的时间和方向也没有规律,平均每小时可看到10条左右,称为偶现流星(又称偶发流星)。但是偶现流星在整个夜晚的出现频数则不一样:从统计上来说下半夜出现的零星比上半夜多,而且也比较明亮。原因在于下半夜流星是由与地球迎面相遇的流星体和地球追上的流星体造成的,而上半夜出现的流星则是追上地球的流星体造成的(可以用马路上自行车流作比方)。

有时候在天空某一区域某一段时间内流星数目会显著增多,每小时几十条甚至更多,看上去就象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特别大的流星雨又称流星暴。如1833年狮子座流星雨出现时每小时竟多达35000条(约每秒10条),景象甚为壮观。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的结果,这种成群结队的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的各个成员在空间的运动轨道基本上是彼此平行的。由于透视的原因,在地球上看来由流星群造成的流星雨仿佛都从同一点向外辐射出来,这一点称为流星雨的辐射点。大多数流星群即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群,宝瓶座δ流星群等。

通常认为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关。彗星是太阳系内一类奇特的天体,它在远离太阳的时候表现为一颗彗核,直径几公里或更大些。一旦接近太阳,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由于彗星核物质的气化会形成巨大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流星群便起源于彗星散射出来的物质碎粒或是瓦解了的彗核。最著名的例子是1826年发现的比拉彗星,地球在每年的11月27日通过它的轨道。1846年1月发现比拉彗星已分裂为二,且分裂后的两颗彗星间的距离越来越大。1855年,它们双双重新出现,但已经分得很开。在以后两次预期彗星该出现的年份都没有观测到,人们以为它失踪了,然而在1872年11月27日夜晚天空中突然出现极为壮观的流星雨,辐射点在仙女座。1885年11月27日又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后来得知1798、1830和1838年已观测到过仙女座流星雨。可见比拉彗星在瓦解前早已在散发大量的质点,仙女座流星雨毫无疑问与比拉彗星有关,故又称比拉流星雨。

彗星散发出的微粒在漫长的年代中会逐渐因同样辐射压和大行星引力摄动而分布在整个彗星运动轨道上。由于一部分彗星的轨道可以与地球公转轨道相交,当地球穿越这种区域时便会因大批微粒进入地球大气层而形成流星雨。比如狮子座流星雨平常年份流星数目并不多,只是每隔33年才有一次程度不等、规模较大的流星暴出现,这33年就是母体彗星轨道运动的周期。

附表: 一些主要的流星群

名 称 可见日期 出现率极大日期 有关彗星

天琴座流星群 4月20日-4月24日 4月22日 1861Ⅰ
宝瓶座η流星群 5月2日-5月7日 5月5日 哈雷
天琴座δ流星群 7月22日-8月1日 7月31日 无
英仙座流星群 7月27日-8月16日 8月12日 1862Ⅲ
猎户座流星群 10月17日-10月25日 10月21日 哈雷
金牛座流星群 10月25日-11月25日 11月8日 恩克
狮子座流星群 11月16日-11月19日 11月17日 1866Ⅰ
双子座流星群 12月7日-12月15日 12月14日 无

三. 狮子座流星雨

天文学家现已清楚,形成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彗星是1866年发现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上有关狮子座流星雨的观测过程却十分有趣:

1799年 欧洲、南美均观测到这一流星雨,德国探险家A.Humboldt有过精彩描述。
1833.11.12 北美东海岸9小时内估计观测到24万多颗流星。
1834年 发现辐射点在狮子座,因而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奥伯斯证认出1766、1799两年11月在委内瑞拉观测到也是同一流星群的两次出现,周期33.59年。天文界开始认识和研究狮子座流星雨。
1864年 纽顿证明狮子座流星雨从902年起就有活动记载。共计有十个年份,其中6次记载取自中国官方史书。
1866.11 狮子座流星雨再次出现,计算出其运动轨道。
1867.11 奥普尔茨给出彗星1866Ⅰ轨道,因与狮子座流星群轨道十分相似而得知其为流星群的母体彗星。
1899年 未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彗星也没观测到,有人认为彗星已瓦解。公众感到受骗上当而十分气愤,对天文学家的不信任感陡然增加。
1900.11.15/16 在加拿大重又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每小时1千条。第二年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又见到,每小时最多达2千条。
1933年 未发现流星雨,有人估计彗星可能已碎裂。
1965年 重新找到了失踪近一个世纪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1966.11.17 再度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最盛时每小时超过14万颗。

四. 流星雨出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可能对航天器造成威胁。流星群颗粒大都很小(<1mm),但速度极高。以98年狮子座流星雨为例,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为71km/s,达到子弹初速的100倍。如果较大颗粒或结构较坚实的颗粒高速撞击人造卫星或其它航天器,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舱面击穿,探测器损坏,太阳能板受损,电子器件因等离子体放电而失效,甚至整个航天器被击坏、击毁等。※※上已经有过这类事件发生,如1993年英仙座流星暴使欧洲航天局的Olympus卫星因遭到一颗流星体的撞击而一度失控。

2.大批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造成的电离效应可能使远距离电讯发生异常。

3.对云层和雨量的影响。大批流星体尘埃散入地球大气,提供了额外的水汽凝结中心,会使云层和雨量增大。

4.陨星击中人类或牲畜。关于人体被陨星直接击中尚未见报道,但据说1836年在巴西曾砸死几只羊,1911年埃及打死一条狗,1969年澳大利亚发生过陨星打穿屋顶等事件。

5.严重的撞击灾变事件。这类事件的祸首已不能算是流星体,而是大小不等的小行星。

6.可以利用流星出现时,因流星体燃烧形成的长条电离离子柱对无线电讯号的反射作用,进行高频或甚高频通讯,作用距离可达1800公里。因流星通讯不受太阳活动或核爆炸影响,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美国已有流星通讯设备作为战术通讯的一种手段来装备※※

7.天上掉一颗星,地上就要死去一个人的说法是毫无科学道理的。
狮子座流星雨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一颗叫坦普尔枣塔特尔的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今年3月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再次回归,所以今年或明年狮子座将出现景象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由于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约为33年。

狮子座流星雨的※※

早在公元前1768年,※※就有关于它的记载,其它国家的史料中也能找到它的踪影, 1799年在南美州,人类第一次科学地描述了狮子座流星雨的情况。1833年,流星雨的规模达到惊人的程度。一位美国波士顿的观测者这样描述到:“1833年11月12-13日,一个惊人的场面降临地球,整个天空被流星照亮,成千上万颗‘星星’在天上飞舞。就象下雪时漫天空雪花在飘扬。”科学家们估计,在这场长达9小时的流星雨事件中,一个人至少可以看到24万多颗流星。

天文学家预言,33年后,即1866年11月还会看到壮丽的流星雨。果然不出所料,欧洲的人们看到了每小时达到5千颗的流星雨,北美州的人们由于月光干扰,每小时看到1000颗,规模不如1833年那样壮观。当人们满怀期望地迎接18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时,却以失望告终。1932年,人们重燃希望,结果又落空了。人们在一分钟内只看到一颗流星。接连遭受打击的人们对狮子座流星雨不再有什么期望了。

1966年11月17日奇迹出现了。狮子座流星雨又拼发了,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到处都能看到一物辉煌无比的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

狮子座流星雨中的流星过后,在天空中短时间内还会留下一团云雾状痕迹,这就是流星余迹,图7是一颗亮的狮子座流星及其余迹的变化过程(1995年11月18日摄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此余迹肉眼可见时间为6分钟。开始于11:45:22UT。五幅照片的拍摄时间为:ll:45:59,ll:46:59,ll:47:59,11:49:06,ll:50:05,每隔l分钟拍一张)。

狮子座流星雨中有时也有火流星(亮度超过3等的流星被称为火流星)。

※※上有关狮子座流星雨的观测过程十分有趣:

1799年欧洲、南美均观测到这一流星雨,德国探险家A.Humboldt有过精彩描述。

1833.11.12 北美东海岸9小时内估计观测到24万多颗流星。

1834年 发现辐射点在狮子座,因而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奥伯斯证认出1766、1799两年11月在委内瑞拉观测到也是同一流星群的两次出现,周期33.59年。天文界开始认识和研究狮子座流星雨。

1864年 纽顿证明狮子座流星雨从902年起就有活动记载。共计有十个年份,其中6次记载取自中国官方史书。

1866.11 狮子座流星雨再次出现,计算出其运动轨道。

1867.11 奥普尔茨给出彗星1866Ⅰ轨道,因与狮子座流星群轨道十分相似而得知其为流星群的母体彗星。

1899年 未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彗星也没观测到,有人认为彗星已瓦解。公众感到受骗上当而十分气愤,对天文学家的不信任感陡然增加。

1900.11.15/16 在加拿大重又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每小时1千条。第二年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又见到,每小时最多达2千条。

1933年 未发现流星雨,有人估计彗星可能已碎裂。

1965年 重新找到了失踪近一个世纪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1966.11.17 再度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最盛时每小时超过14万颗。

流星和流星体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

流星雨和彗星

流星通常是单个零星出现的,彼此间无关,出现的时间和方向也没有规律,平均每小时可看到10条左右,称为偶现流星(又称偶发流星)。有时候在天空某一区域某一段时间内流星数目会显著增多,每小时几十条甚至更多,看上去就象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特别大的流星雨又称流星暴。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的结果,这种成群结队的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通常认为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关。彗星是太阳系内一类奇特的天体,它在远离太阳的时候表现为一颗彗核,直径几公里或更大些。一旦接近太阳,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由于彗星核物质的气化会形成巨大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流星群便起源于彗星散射出来的物质碎粒或是瓦解了的彗核。

狮子座流星雨

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 天文学家现已清楚,形成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彗星是1866年发现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由于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约为33年。

大名鼎鼎的“狮子座”流星雨并不是“狮子座”上的流星雨。“狮子座”上即使有流星雨,在地球上凭肉眼也看不到。“狮子座”流星雨是由一颗叫做“坦普尔枣塔特尔”的彗星所抛撒的颗粒滑过大气层所形成的。因为形成流星雨的方位在天球上的投影恰好与“狮子座”在天球上的投影相重合,在地球上看起来就好像流星雨是从“狮子座”上喷射出来,因此称为“狮子座”流星雨。
开放分类:
宇宙、天文、自然现象、景观、流星

土星可算是太阳系中较为奇特的一颗行星,在望远镜中看来,它的外表犹如一顶草帽,在圆球形的星体周围有一圈很宽的"帽沿",这就是土星光环,又称土星环。光环的存在使得土星成为群星中最美丽的一颗,令观赏者赞叹不已。几百年来,人们一直以为太阳系中唯独土星才有光环。直到本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后期,天王星环、木星环和海王星环的相继发现才使这一观点得以改变。

土星环和它的复杂结构

关于土星环的发现有着一段颇为有趣的故事。

自从意大利著名天文学家伽里略在1609年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以来,新的发现经他之手接踵而至。1610年7月,他把望远镜对准了土星。在这架放大倍数只有30倍而又不完善的望远镜中,伽里略看到土星两旁有某种奇怪的附属物。实际上他所观测到的便是土星两侧的光环部分。但是,伽里略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鉴于在这之前他已经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大卫星,于是便相信土星两侧也有两个卫星之类的小天体。然而,由于情况不如木星卫星那样明白无疑,伽里略没有直截了当地宣布这一发现。

任何一位科学家在感觉到将要作出一项重要发现之时,往往会为两种感情所支配:一方面怕别人走在自己的前面而想尽快地发表它,另一方面又担心会犯大错误而不想轻率地过早加以发表。在伽里略时代学者们为此往往采用一种称为"字母颠倒法"的密码记录方式来简要地记载自己所作出的发现,这种记录除了发现者本人外几乎谁也无法加以破译。当发现者过一段时间后确证了这项发明之时,便把自己早已写好的那份"天书"译出来,从而保留了对该项发现的优先权。

伽里略对他的土星观测结果便采用了这种方法。他当时所做的记录是由39个拉丁字母混乱排列的一长排符号串,其真实含义是"观测到一颗最高的三重行星"。这里"最高的"即指土星,因为土星是当时所知离太阳最远的行星。1659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证实伽里略观测到的是一个离开土星本体的光环。但他开始时也象伽里略一样采用了字母颠倒的密码记录法,不过形式稍有不同,用了总数为62个拉丁字母的若干符号串。三年后当他确信自己结论正确时才宣布了这组符号串的意义是"土星周围有一个又薄又平的光环,它的任何部分与土星不相接触,光环平面与黄道面斜交"。

惠更斯以后,人们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才对土星环的本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最初的两百年内,土星环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或若干个扁平的固体物质盘。1856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首先从理论上证明这种环必须是由围绕土星旋转的一大群小卫星组成的物质系统,而不可能是整块固体物质盘。40年后,美国天文学家基勒通过观测发现,土星环不同部分的旋转速度随到土星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并且符合开普勒运动定律。如果是刚体转动,则转速因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这样就无可辩驳地证实了环是无数个各自沿独立轨道绕土星旋转的大小不等的物质块,从而最终阐明了土星环的本质。事实上当远方恒星在环后经过时星光并没有多大的减弱,这也说明它不是一整块东西,而是一些稀疏分布的分离物质块。现已知道组成环的小"卫星"大都是一些直径为4~30厘米的冰块,总质量约为土星质量的百万分之一。环极冷,据探测温度低达-200℃左右。

目前,根据地面和空间观测结果得知,土星环系的主体含有A、B、C、D、E、F和G七个环以及环与环之间称为环缝的一些暗区。环编号的次序是根据发现时的先后,而不是按它们离土星本体的远近来确定的。环缝则通常以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是一些质点密度相对很小的区域。最里面的是D环,内侧几乎触及土星表面,宽约为12000公里,与C环内缘隔开一个1200公里宽的盖林缝。C环很暗,宽约19000公里。C环外是既宽又亮的B环,它与C环相隔一条宽1800公里的法兰西缝,宽度约为25000公里,可以并排放上两个地球。再往外就是A环,亮度仅次于B环,宽约15500公里。A、B两环间是宽度为5000公里的卡西尼环缝,由著名天文学家卡西尼于1675年发现。卡西尼缝是永久性的环缝,另一条永久性环缝为A环中的恩刻环缝,宽度只有876公里。其他环缝既不完整又具有暂时性。A环向外依次为F、G和E环。其中F环很窄,宽度仅为30公里,它与A环间宽约3600公里的空缺区取名为"先锋缝"。F环和G环都是空间飞船发现的。E环的情况比较复杂,物质分布呈现某种结构,宽度超过8万公里,一直延绵到离土星表面20万公里以远的空间中。

土星环系的总宽度超过20万公里,而最大厚度却不超过150米,真可谓"其薄如纸"!无怪乎当它以侧面对我们时会消失殆尽,这一点也曾使伽里略对自己的发现产生怀疑呢!关于环的起源至今未有定论,一种最流行的观点认为,当一颗卫星离开土星太近时会为土星起潮力所瓦解,其结果便形成今天的光环。

天王星环系的发现

由于相对运动的关系,远方恒星有时会移动到太阳系天体如月亮、行星或小行星的正后方,这种现象称为掩星。掩星发生时,如果近距天体没有大气,星光便立即消失。如果天体外围有大气,则星光在完全消失前会有一个略被减弱的过程。各类掩星发生的时刻可以通过理论计算非常准确地作出预报。

1977年3月10日曾发现一次天王星掩星的罕见天象,被掩的是一颗暗星。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天文学家都对此进行了观测。意想不到的奇怪事情发生了,小星在预报被掩时刻前35分钟出现了"闪烁",也就是星光减弱又迅即复亮。这种闪烁一连出现了好几次。当这颗星经天王星背后复现,或者说掩星过程结束后,闪烁现象又重复出现。以后,经过对观测结果的仔细研究,发现闪烁是因天王星环的存在而造成的。这是继1930年发现冥王星后本世纪太阳系内的又一重大发现。由于天王星环非常暗弱,过去即使在大望远镜中也从未直接观测到过。1978年,美国用5米口径望远镜才在波长2.2微米的红外波段首次拍摄到天王星环的照片。

现已知道,天王星环系至少由9个环组成。这些环和土星环大不一样。它们都很窄,除了最外边的e环可望宽100公里,以及h环的宽度约有60公里宽以外,其余环的宽度都大约只有10公里。一方面环很细,另一方面环和环之间则是广阔的天空,而不是土星环那样是宽环间存在窄的环缝。天王星环的反光本领很低,看起来就很暗,因此其环粒的组成也与土星环不同,可能具有碳质球粒陨星的成份,但环粒的大小至今还不清楚。

极其稀薄的木星环

随着行星际空间探测器的发射,不断揭示出太阳系天体中许多前所未知的事实,木星环的发现就是其中的一个。早在1974年"先锋11号"探测器访问木星时,就曾在离木星约13万公里处观测到高能带电粒子的吸收特征。两年后有人提出这一现象可用木星存在尘埃环来说明。可惜当时无人作进一步的定量研究以推测这一假设环的物理性质。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美国先后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空间探测器。经过一年半的长途跋涉,"旅行者1号"穿过木星赤道面,这时它所携带的窄角照相机在离木星120万公里的地方拍到了亮度十分暗弱的木星环的照片。同年7月,后其到达的"旅行者2号"又获得了有关木星环的更多的信息。

根据对空间飞船所拍得照片的研究,现已知道木星环系主要由亮环、暗环和晕三部分组成。环的厚度不超过30公里。亮环离木星中心约13万公里,宽6000公里。暗环在亮环的内侧,宽可达5万公里,其内边缘几乎同木星大气层相接。亮环的不透明度很低,其环粒只能截收通过阳光的万分之一左右。靠近亮环的外缘有一宽约700公里的亮带,它比环的其余部分约亮10%,暗环的亮度只及亮度环的几分之一。晕的延伸范围可达环面上下各1万公里,它在暗环两旁延伸到最远点,外边界则比亮环略远。据推算,环粒的大小约为2微米,真可算是微粒。这种微米量级的微粒因辐射压力、微陨星撞击等原因寿命大大短于太阳系寿命。为了证实木星环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这一说法,人们提出了维持这种小尘埃粒子数量的动态稳定的几种可能的环粒补充源。

隐藏极深的海王星环

由于拥有环的三颗行星——土星、木星和天王星都属于类木行星,因而人们很自然会去猜想第四个类木行星——海王星是否也存在环。

美国杂志《空间与望远镜》1978年4月号曾报道,1846年10月10日就有人在60厘米反射望远镜中用肉眼看到过海王星环,并在次年为剑桥大学天文台台长查里斯所证实,后者甚至得出环半径为海王星半径1.5倍的结论。但因后人在寻找海王星卫星的多次观测中均未发现环,这件事就渐渐被人淡忘了。本世纪80年代在发现天王星环的鼓励下,不少人试图通过海王星掩星事件来发现环,但对几次掩星观测结果的解释却是众说纷纭。有人报道发现了环,有人则说不存在环。对报道发现环的观测结果也有人认为可用其他原因来解释而否定环的存在。总之,海王星是否有环一时成了悬案。

1989年8月,"旅行者2号"探测器终于使这一悬案有了解答。当她飞近海王星时,发现海王星周围有3个光环隐藏在尘面下,而且外光环很不一般,呈明显弧状,沿弧有紧密积聚的物质。但有关海王星环系的具体情况至今仍不太清楚,还需要人们更多的探测和研究。

还存在别的行星环吗?

自从天王星环、木星环和海王星环发现以来,行星环在太阳系中再不是珍品了。那么其他行星是否会有尚未发现的环存在呢?有人提出地球※※上也曾经有过一个由微粒构成的环,并用此来解释大约3400万年前地球上冬季温度曾一度降低了20℃而夏季温度却无变化的化石植物学资料。这个假设的地球环存在了100~200万年后因高层大气的阻尼作用、微陨星的冲击及太阳风轰击而逐渐消失,故今天也就不存在了。当然这仅仅是一家之说,是否确有其事尚待后人进一步考证。
狮子座流星雨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一颗叫坦普尔枣塔特尔的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今年3月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再次回归,所以今年或明年狮子座将出现景象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由于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约为33年。

狮子座流星雨的※※

早在公元前1768年,※※就有关于它的记载,其它国家的史料中也能找到它的踪影, 1799年在南美州,人类第一次科学地描述了狮子座流星雨的情况。1833年,流星雨的规模达到惊人的程度。一位美国波士顿的观测者这样描述到:“1833年11月12-13日,一个惊人的场面降临地球,整个天空被流星照亮,成千上万颗‘星星’在天上飞舞。就象下雪时漫天空雪花在飘扬。”科学家们估计,在这场长达9小时的流星雨事件中,一个人至少可以看到24万多颗流星。

天文学家预言,33年后,即1866年11月还会看到壮丽的流星雨。果然不出所料,欧洲的人们看到了每小时达到5千颗的流星雨,北美州的人们由于月光干扰,每小时看到1000颗,规模不如1833年那样壮观。当人们满怀期望地迎接18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时,却以失望告终。1932年,人们重燃希望,结果又落空了。人们在一分钟内只看到一颗流星。接连遭受打击的人们对狮子座流星雨不再有什么期望了。

1966年11月17日奇迹出现了。狮子座流星雨又拼发了,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到处都能看到一物辉煌无比的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

狮子座流星雨中的流星过后,在天空中短时间内还会留下一团云雾状痕迹,这就是流星余迹,图7是一颗亮的狮子座流星及其余迹的变化过程(1995年11月18日摄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此余迹肉眼可见时间为6分钟。开始于11:45:22UT。五幅照片的拍摄时间为:ll:45:59,ll:46:59,ll:47:59,11:49:06,ll:50:05,每隔l分钟拍一张)。

狮子座流星雨中有时也有火流星(亮度超过3等的流星被称为火流星)。

※※上有关狮子座流星雨的观测过程十分有趣:

1799年欧洲、南美均观测到这一流星雨,德国探险家A.Humboldt有过精彩描述。

1833.11.12 北美东海岸9小时内估计观测到24万多颗流星。

1834年 发现辐射点在狮子座,因而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奥伯斯证认出1766、1799两年11月在委内瑞拉观测到也是同一流星群的两次出现,周期33.59年。天文界开始认识和研究狮子座流星雨。

1864年 纽顿证明狮子座流星雨从902年起就有活动记载。共计有十个年份,其中6次记载取自中国官方史书。

1866.11 狮子座流星雨再次出现,计算出其运动轨道。

1867.11 奥普尔茨给出彗星1866Ⅰ轨道,因与狮子座流星群轨道十分相似而得知其为流星群的母体彗星。

1899年 未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彗星也没观测到,有人认为彗星已瓦解。公众感到受骗上当而十分气愤,对天文学家的不信任感陡然增加。

1900.11.15/16 在加拿大重又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每小时1千条。第二年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又见到,每小时最多达2千条。

1933年 未发现流星雨,有人估计彗星可能已碎裂。

1965年 重新找到了失踪近一个世纪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1966.11.17 再度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最盛时每小时超过14万颗。

流星和流星体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

流星雨和彗星

流星通常是单个零星出现的,彼此间无关,出现的时间和方向也没有规律,平均每小时可看到10条左右,称为偶现流星(又称偶发流星)。有时候在天空某一区域某一段时间内流星数目会显著增多,每小时几十条甚至更多,看上去就象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特别大的流星雨又称流星暴。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的结果,这种成群结队的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通常认为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关。彗星是太阳系内一类奇特的天体,它在远离太阳的时候表现为一颗彗核,直径几公里或更大些。一旦接近太阳,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由于彗星核物质的气化会形成巨大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流星群便起源于彗星散射出来的物质碎粒或是瓦解了的彗核。

狮子座流星雨

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 天文学家现已清楚,形成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彗星是1866年发现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由于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约为33年。

大名鼎鼎的“狮子座”流星雨并不是“狮子座”上的流星雨。“狮子座”上即使有流星雨,在地球上凭肉眼也看不到。“狮子座”流星雨是由一颗叫做“坦普尔枣塔特尔”的彗星所抛撒的颗粒滑过大气层所形成的。因为形成流星雨的方位在天球上的投影恰好与“狮子座”在天球上的投影相重合,在地球上看起来就好像流星雨是从“狮子座”上喷射出来,因此称为“狮子座”流星雨。
开放分类:
宇宙、天文、自然现象、景观、流星

参考资料:
1.循宇天文网:http://karajan·lamost·org/
2.大众天文网:http://allastronomy·lamost·org/
3.谈天天文网:http://www·2-sky·com/
4.空间天文网:http://space·lamost·org/
5.天文网:http://oka·16789·net/
6.星空天文网:http://www·cosmoscape·com/
7.http://www·blog·edu·cn/user2/yuhudie203/archives/2006/1499493.shtml
摄影挚友
2009-12-12 14:38
摄影挚友 图数: 18 精品图数: 18 评图数: 2995 注册: 2005年5月
顽童版主01年的片子,可贵。
叶雨雾影
2009-12-08 11:21
叶雨雾影 图数: 429 精品图数: 185 评图数: 6103 注册: 2009年11月
去科研所吧
董朝阳
2009-12-08 10:37
董朝阳 图数: 2 精品图数: 0 评图数: 17 注册: 2009年3月
工夫可贵
马骁
2007-10-07 11:26
马骁 图数: 2229 精品图数: 307 评图数: 47605 注册: 2003年5月
学习 欣赏,大力支持!...................
宫长光君
2007-10-07 10:39
宫长光君 图数: 3 精品图数: 1 评图数: 252 注册: 2007年10月
自从进了城,已经有年头没看星星了,看到你的照片勾起了儿时的回忆,又看了LSG1984关于流星雨的介绍文章,真是长知识,照片收藏,LSG1984的文章一同收藏。  
引用LSG1984   
流星雨在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之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小天体的体积虽小,但它们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它们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其上面的物质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物质电离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星。

流星雨是一种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夜空中的一点迸发出来,并坠落下来的特殊天象。这一点或一小块天区叫做流星雨的辐射点。为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其他流行雨还有宝瓶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

有的流星是单个出现的,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

流星雨的规模大不相同。有时在一小时中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一个辐射点“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雨的范畴;有时在短短的时间里,在同一辐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的礼花那样壮观。当每小时出现的流星数超过1000颗时,称为“流星暴”。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也是※※最早,《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最详细的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约12次,狮子座流星雨记录有7次。这些记录,对于研究流星群轨道的演变,也将是重要的资料。

流星雨的出现,场面相当动人。※※古记录也很精彩。试举天琴座流星雨的一次记录作例:南北朝时期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宋书·天文志》)这是在公元461年。当然,这里的所谓“数千万”并非确数,而是“为数极多”的泛称。

而英仙座流星雨出现时的情景,从古记录上看来,也令人难以忘怀。请看:唐玄宗“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贯北极,小者不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 (《新唐书·天文志》)开元二年是公元714年。

流星体坠落到地面便成为陨石或陨铁,这一事实,※※也有记载。《史记·天官书》中就有“星陨至地,则石也”的解释。到了北宋,沈括更发现陨石中有以铁为主要成分的。他在《梦溪笔谈》卷二十里就写着:“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宋英宗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沈括已经注意到陨石的成分了。

在欧洲直到1803年以后,人们才认识到陨石是流星体坠落到地面的残留部分。

※※现在保存的最古年代的陨铁是四川隆川陨铁,大约是在明代陨落的,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掘出,重58.5千克。现在保存在成都地质学院。

什么是流星

外空间的尘埃颗粒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形成流星。尘埃颗粒叫做流星体。

速度

一个微小的流星体就足以产生在几百公里之外就能看见的亮光,其原因就在于流星体的高速度。

流星的颜色

一个流星的颜色是流星体的化学成分及反应温度的体现:钠原子发出橘黄色的光、铁为黄色、镁是蓝绿色、钙为紫色、硅是红色。

声音

流星通常不会发出可以听见的声音。如果你没有看到它的话,它就会悄无声息的一扫而过。对于非常亮的流星,曾经有人听到过声音。这些声响主要集中在低频波段。一个非常亮的流星,如火流星,可能会听到声音。

持久余迹

流星有时会在它通过的轨道上留下一条持久的余迹。余迹主体颜色多为绿色,是中性的氧原子。持续时间通常为1到10秒。可见余迹亮度迅速下降,在极限星等为4到5等的情况下,一般可持续1到30分钟。这些亮光来自炽热空气和流星体中的金属原子。

流星雨

在一年中的某些天,可以看到大量的流星从同一个天区划落下来。这就是流星雨。

流星雨从何而来

流星雨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

流星体因何离开母彗星

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

流星雨活动性

位于彗星轨道的尘埃粒子云被称为『流星体群』。当流星体颗粒刚从彗星喷出时,它们的分布是比较规则的。由于大行星引力的作用,这些颗粒便逐渐散布于整个彗星轨道。目前,这个过程还不是十分清楚。在地球穿过流星体群时,各种形式的流星雨就有可能发生了。

关于流星的古老说法

1、根据古老的说法“因为一颗星坠落就必须有一份灵魂补上去,人死了,灵魂就升天,升天时也就把你的愿望带给上帝了。”

2、流星是偶然经过的,只有一天到晚放在心里的梦想才能抓住那电光火石的一瞬。这样的愿望,才有最终实现的可能。

3、流星是撞入大气的星星,是“现在进行时”;满天星光,不过是远古的星星的影子,是“过去时”,现在时的愿望当然要请流星来帮助。

七大著名流星雨

1.狮子座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现。一般来说,流星的数目大约为每小时10至15颗,但平均每33至34年狮子座流星雨会出现一次高峰期,流星数目可超过每小时数千颗。这个现象与谭普-塔特而彗星的周期有关。流星雨产生时,流星看来会像由天空上某个特定的点发射出来,这个点称为“辐射点”,由于狮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狮子座,因而得名。

2.双子座流星雨

双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13至14日左右出现,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且流量极大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双子座流星雨源自小行星1983 TB,该小行星由IRAS卫星在1983年发现,科学家判断其可能是“燃尽”的彗星遗骸。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双子座,是著名的流星雨。

3.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固定在7月17日到8月24日这段时间出现,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是最适合非专业流星观测者的流星雨,地位列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彗星Swift-Tuttle是英仙座流星雨之母,1992年该彗星通过近日点前后,英仙座流星雨大放异彩,流星数目达到每小时400颗以上。

4.猎户座流星雨

猎户座流星雨有两种,辐射点在参宿四附近的流星雨一般在11月20日左右出现;辐射点在ν附近的流星雨则发生于10月15日到10月30日,极大日在10月21日,我们常说的猎户座流星雨是后者,它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哈雷彗星每76年就会回到太阳系的核心区,散布在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著名的猎户座流星雨。

5.金牛座流星雨

金牛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25日左右出现,一般11月8日是其极大日,Encke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该流星雨,极大日时平均每小时可观测到五颗流星曳空而过,虽然其流量不大,但由于其周期稳定,所以也是广大天文爱好者热衷的对象之一。

6.天龙座流星

天龙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6日至10日左右出现,极大日是10月8日,该流星雨是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其极大日一般接近新月,较无月光影响,为观测者提供了很好的观测条件。Giacobini-Zinner彗星是天龙座流星雨的本源。

7.天琴座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一般出现于每年的4月19日至23日,通常22日是极大日。该流星雨是※※最早记录的流星雨,在古代典籍《春秋》中就有对其在公元前687年大爆发的生动记载。彗星1861 I的轨道碎片形成了天琴座流星雨,该流星雨作为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在天文学中也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2006年流星雨观测时间

狮子座流星雨最佳观测时间18日据北京天文馆专家寇文介绍:狮子座流星雨今年活跃期为11月14日至21日,11月18日4时50分极大,每小时最大天顶流量10-100,此次流星雨观测条件不错,18日是农历九月二十八,月光基本不影响观测。狮子座流星雨的流量呈33年的周期变化,2001年曾有强烈爆发。狮子座午夜时分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可以开始观测,天亮前辐射点较高,观测条件最好。

麒麟α座流星雨上演时间22日11月15日至11月25日麒麟α座流星雨。极大期在11月22日5时05分,每小时最大天顶流量5,如果爆发可能达到400以上。月光对观测没有影响,非常有利于观测!麒麟座夜里11时才会完全升起,后半夜观测比较合适。

25日水星西大距11月25日还有水星西大距,在本月水星非常值得一看,继9日水星凌日之后,25日又会发生水星西大距,此次西大距观测条件很好,19日水星合月,日出前水星在残月的左方偏下,距离7度多。25日水星西大距,与太阳的角距离20度,日出时地平高度约17度,亮度-0.4等,是今年观测水星的第四次最佳时机,前后有10天左右的可观测期。

流星雨是一种天文现象。它是指太阳系中彗星或小行星,或行星间固体物质及尘粒,以每秒30-60千米或更大的速度闯入地球的大气层中时,由于和大气飞快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巨大的热能,发生燃烧。体积小的,在进入大气层后,很快燃烧完毕,在夜空中便呈现一道白光,一闪即逝。这就是“流星”。如在天空中某一区域,流星像雨点那样频繁出现,则称为“流星雨”。体积较大的,在大气层中来不及全部烧为灰烬,落到地面即为“陨星”(石质,为陨石;铁质,叫陨铁。)解放以来,※※共发生过5次陨石雨。研究陨石对人类探索太阳系、地球内部结构组成,对探索地球上生命的

起源和演化等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 流星和流星体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迅速辐射掉,不足以使之气化产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微陨星。

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请看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吨,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

二. 流星雨和彗星

流星通常是单个零星出现的,彼此间无关,出现的时间和方向也没有规律,平均每小时可看到10条左右,称为偶现流星(又称偶发流星)。但是偶现流星在整个夜晚的出现频数则不一样:从统计上来说下半夜出现的零星比上半夜多,而且也比较明亮。原因在于下半夜流星是由与地球迎面相遇的流星体和地球追上的流星体造成的,而上半夜出现的流星则是追上地球的流星体造成的(可以用马路上自行车流作比方)。

有时候在天空某一区域某一段时间内流星数目会显著增多,每小时几十条甚至更多,看上去就象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特别大的流星雨又称流星暴。如1833年狮子座流星雨出现时每小时竟多达35000条(约每秒10条),景象甚为壮观。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的结果,这种成群结队的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的各个成员在空间的运动轨道基本上是彼此平行的。由于透视的原因,在地球上看来由流星群造成的流星雨仿佛都从同一点向外辐射出来,这一点称为流星雨的辐射点。大多数流星群即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群,宝瓶座δ流星群等。

通常认为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关。彗星是太阳系内一类奇特的天体,它在远离太阳的时候表现为一颗彗核,直径几公里或更大些。一旦接近太阳,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由于彗星核物质的气化会形成巨大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流星群便起源于彗星散射出来的物质碎粒或是瓦解了的彗核。最著名的例子是1826年发现的比拉彗星,地球在每年的11月27日通过它的轨道。1846年1月发现比拉彗星已分裂为二,且分裂后的两颗彗星间的距离越来越大。1855年,它们双双重新出现,但已经分得很开。在以后两次预期彗星该出现的年份都没有观测到,人们以为它失踪了,然而在1872年11月27日夜晚天空中突然出现极为壮观的流星雨,辐射点在仙女座。1885年11月27日又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后来得知1798、1830和1838年已观测到过仙女座流星雨。可见比拉彗星在瓦解前早已在散发大量的质点,仙女座流星雨毫无疑问与比拉彗星有关,故又称比拉流星雨。

彗星散发出的微粒在漫长的年代中会逐渐因同样辐射压和大行星引力摄动而分布在整个彗星运动轨道上。由于一部分彗星的轨道可以与地球公转轨道相交,当地球穿越这种区域时便会因大批微粒进入地球大气层而形成流星雨。比如狮子座流星雨平常年份流星数目并不多,只是每隔33年才有一次程度不等、规模较大的流星暴出现,这33年就是母体彗星轨道运动的周期。

附表: 一些主要的流星群

名 称 可见日期 出现率极大日期 有关彗星

天琴座流星群 4月20日-4月24日 4月22日 1861Ⅰ
宝瓶座η流星群 5月2日-5月7日 5月5日 哈雷
天琴座δ流星群 7月22日-8月1日 7月31日 无
英仙座流星群 7月27日-8月16日 8月12日 1862Ⅲ
猎户座流星群 10月17日-10月25日 10月21日 哈雷
金牛座流星群 10月25日-11月25日 11月8日 恩克
狮子座流星群 11月16日-11月19日 11月17日 1866Ⅰ
双子座流星群 12月7日-12月15日 12月14日 无

三. 狮子座流星雨

天文学家现已清楚,形成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彗星是1866年发现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上有关狮子座流星雨的观测过程却十分有趣:

1799年 欧洲、南美均观测到这一流星雨,德国探险家A.Humboldt有过精彩描述。
1833.11.12 北美东海岸9小时内估计观测到24万多颗流星。
1834年 发现辐射点在狮子座,因而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奥伯斯证认出1766、1799两年11月在委内瑞拉观测到也是同一流星群的两次出现,周期33.59年。天文界开始认识和研究狮子座流星雨。
1864年 纽顿证明狮子座流星雨从902年起就有活动记载。共计有十个年份,其中6次记载取自中国官方史书。
1866.11 狮子座流星雨再次出现,计算出其运动轨道。
1867.11 奥普尔茨给出彗星1866Ⅰ轨道,因与狮子座流星群轨道十分相似而得知其为流星群的母体彗星。
1899年 未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彗星也没观测到,有人认为彗星已瓦解。公众感到受骗上当而十分气愤,对天文学家的不信任感陡然增加。
1900.11.15/16 在加拿大重又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每小时1千条。第二年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又见到,每小时最多达2千条。
1933年 未发现流星雨,有人估计彗星可能已碎裂。
1965年 重新找到了失踪近一个世纪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1966.11.17 再度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最盛时每小时超过14万颗。

四. 流星雨出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可能对航天器造成威胁。流星群颗粒大都很小(<1mm),但速度极高。以98年狮子座流星雨为例,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为71km/s,达到子弹初速的100倍。如果较大颗粒或结构较坚实的颗粒高速撞击人造卫星或其它航天器,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舱面击穿,探测器损坏,太阳能板受损,电子器件因等离子体放电而失效,甚至整个航天器被击坏、击毁等。※※上已经有过这类事件发生,如1993年英仙座流星暴使欧洲航天局的Olympus卫星因遭到一颗流星体的撞击而一度失控。

2.大批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造成的电离效应可能使远距离电讯发生异常。

3.对云层和雨量的影响。大批流星体尘埃散入地球大气,提供了额外的水汽凝结中心,会使云层和雨量增大。

4.陨星击中人类或牲畜。关于人体被陨星直接击中尚未见报道,但据说1836年在巴西曾砸死几只羊,1911年埃及打死一条狗,1969年澳大利亚发生过陨星打穿屋顶等事件。

5.严重的撞击灾变事件。这类事件的祸首已不能算是流星体,而是大小不等的小行星。

6.可以利用流星出现时,因流星体燃烧形成的长条电离离子柱对无线电讯号的反射作用,进行高频或甚高频通讯,作用距离可达1800公里。因流星通讯不受太阳活动或核爆炸影响,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美国已有流星通讯设备作为战术通讯的一种手段来装备※※

7.天上掉一颗星,地上就要死去一个人的说法是毫无科学道理的。
狮子座流星雨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一颗叫坦普尔枣塔特尔的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今年3月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再次回归,所以今年或明年狮子座将出现景象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由于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约为33年。

狮子座流星雨的※※

早在公元前1768年,※※就有关于它的记载,其它国家的史料中也能找到它的踪影, 1799年在南美州,人类第一次科学地描述了狮子座流星雨的情况。1833年,流星雨的规模达到惊人的程度。一位美国波士顿的观测者这样描述到:“1833年11月12-13日,一个惊人的场面降临地球,整个天空被流星照亮,成千上万颗‘星星’在天上飞舞。就象下雪时漫天空雪花在飘扬。”科学家们估计,在这场长达9小时的流星雨事件中,一个人至少可以看到24万多颗流星。

天文学家预言,33年后,即1866年11月还会看到壮丽的流星雨。果然不出所料,欧洲的人们看到了每小时达到5千颗的流星雨,北美州的人们由于月光干扰,每小时看到1000颗,规模不如1833年那样壮观。当人们满怀期望地迎接18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时,却以失望告终。1932年,人们重燃希望,结果又落空了。人们在一分钟内只看到一颗流星。接连遭受打击的人们对狮子座流星雨不再有什么期望了。

1966年11月17日奇迹出现了。狮子座流星雨又拼发了,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到处都能看到一物辉煌无比的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

狮子座流星雨中的流星过后,在天空中短时间内还会留下一团云雾状痕迹,这就是流星余迹,图7是一颗亮的狮子座流星及其余迹的变化过程(1995年11月18日摄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此余迹肉眼可见时间为6分钟。开始于11:45:22UT。五幅照片的拍摄时间为:ll:45:59,ll:46:59,ll:47:59,11:49:06,ll:50:05,每隔l分钟拍一张)。

狮子座流星雨中有时也有火流星(亮度超过3等的流星被称为火流星)。

※※上有关狮子座流星雨的观测过程十分有趣:

1799年欧洲、南美均观测到这一流星雨,德国探险家A.Humboldt有过精彩描述。

1833.11.12 北美东海岸9小时内估计观测到24万多颗流星。

1834年 发现辐射点在狮子座,因而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奥伯斯证认出1766、1799两年11月在委内瑞拉观测到也是同一流星群的两次出现,周期33.59年。天文界开始认识和研究狮子座流星雨。

1864年 纽顿证明狮子座流星雨从902年起就有活动记载。共计有十个年份,其中6次记载取自中国官方史书。

1866.11 狮子座流星雨再次出现,计算出其运动轨道。

1867.11 奥普尔茨给出彗星1866Ⅰ轨道,因与狮子座流星群轨道十分相似而得知其为流星群的母体彗星。

1899年 未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彗星也没观测到,有人认为彗星已瓦解。公众感到受骗上当而十分气愤,对天文学家的不信任感陡然增加。

1900.11.15/16 在加拿大重又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每小时1千条。第二年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又见到,每小时最多达2千条。

1933年 未发现流星雨,有人估计彗星可能已碎裂。

1965年 重新找到了失踪近一个世纪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1966.11.17 再度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最盛时每小时超过14万颗。

流星和流星体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

流星雨和彗星

流星通常是单个零星出现的,彼此间无关,出现的时间和方向也没有规律,平均每小时可看到10条左右,称为偶现流星(又称偶发流星)。有时候在天空某一区域某一段时间内流星数目会显著增多,每小时几十条甚至更多,看上去就象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特别大的流星雨又称流星暴。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的结果,这种成群结队的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通常认为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关。彗星是太阳系内一类奇特的天体,它在远离太阳的时候表现为一颗彗核,直径几公里或更大些。一旦接近太阳,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由于彗星核物质的气化会形成巨大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流星群便起源于彗星散射出来的物质碎粒或是瓦解了的彗核。

狮子座流星雨

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 天文学家现已清楚,形成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彗星是1866年发现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由于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约为33年。

大名鼎鼎的“狮子座”流星雨并不是“狮子座”上的流星雨。“狮子座”上即使有流星雨,在地球上凭肉眼也看不到。“狮子座”流星雨是由一颗叫做“坦普尔枣塔特尔”的彗星所抛撒的颗粒滑过大气层所形成的。因为形成流星雨的方位在天球上的投影恰好与“狮子座”在天球上的投影相重合,在地球上看起来就好像流星雨是从“狮子座”上喷射出来,因此称为“狮子座”流星雨。
开放分类:
宇宙、天文、自然现象、景观、流星

土星可算是太阳系中较为奇特的一颗行星,在望远镜中看来,它的外表犹如一顶草帽,在圆球形的星体周围有一圈很宽的"帽沿",这就是土星光环,又称土星环。光环的存在使得土星成为群星中最美丽的一颗,令观赏者赞叹不已。几百年来,人们一直以为太阳系中唯独土星才有光环。直到本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后期,天王星环、木星环和海王星环的相继发现才使这一观点得以改变。

土星环和它的复杂结构

关于土星环的发现有着一段颇为有趣的故事。

自从意大利著名天文学家伽里略在1609年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以来,新的发现经他之手接踵而至。1610年7月,他把望远镜对准了土星。在这架放大倍数只有30倍而又不完善的望远镜中,伽里略看到土星两旁有某种奇怪的附属物。实际上他所观测到的便是土星两侧的光环部分。但是,伽里略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鉴于在这之前他已经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大卫星,于是便相信土星两侧也有两个卫星之类的小天体。然而,由于情况不如木星卫星那样明白无疑,伽里略没有直截了当地宣布这一发现。

任何一位科学家在感觉到将要作出一项重要发现之时,往往会为两种感情所支配:一方面怕别人走在自己的前面而想尽快地发表它,另一方面又担心会犯大错误而不想轻率地过早加以发表。在伽里略时代学者们为此往往采用一种称为"字母颠倒法"的密码记录方式来简要地记载自己所作出的发现,这种记录除了发现者本人外几乎谁也无法加以破译。当发现者过一段时间后确证了这项发明之时,便把自己早已写好的那份"天书"译出来,从而保留了对该项发现的优先权。

伽里略对他的土星观测结果便采用了这种方法。他当时所做的记录是由39个拉丁字母混乱排列的一长排符号串,其真实含义是"观测到一颗最高的三重行星"。这里"最高的"即指土星,因为土星是当时所知离太阳最远的行星。1659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证实伽里略观测到的是一个离开土星本体的光环。但他开始时也象伽里略一样采用了字母颠倒的密码记录法,不过形式稍有不同,用了总数为62个拉丁字母的若干符号串。三年后当他确信自己结论正确时才宣布了这组符号串的意义是"土星周围有一个又薄又平的光环,它的任何部分与土星不相接触,光环平面与黄道面斜交"。

惠更斯以后,人们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才对土星环的本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最初的两百年内,土星环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或若干个扁平的固体物质盘。1856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首先从理论上证明这种环必须是由围绕土星旋转的一大群小卫星组成的物质系统,而不可能是整块固体物质盘。40年后,美国天文学家基勒通过观测发现,土星环不同部分的旋转速度随到土星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并且符合开普勒运动定律。如果是刚体转动,则转速因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这样就无可辩驳地证实了环是无数个各自沿独立轨道绕土星旋转的大小不等的物质块,从而最终阐明了土星环的本质。事实上当远方恒星在环后经过时星光并没有多大的减弱,这也说明它不是一整块东西,而是一些稀疏分布的分离物质块。现已知道组成环的小"卫星"大都是一些直径为4~30厘米的冰块,总质量约为土星质量的百万分之一。环极冷,据探测温度低达-200℃左右。

目前,根据地面和空间观测结果得知,土星环系的主体含有A、B、C、D、E、F和G七个环以及环与环之间称为环缝的一些暗区。环编号的次序是根据发现时的先后,而不是按它们离土星本体的远近来确定的。环缝则通常以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是一些质点密度相对很小的区域。最里面的是D环,内侧几乎触及土星表面,宽约为12000公里,与C环内缘隔开一个1200公里宽的盖林缝。C环很暗,宽约19000公里。C环外是既宽又亮的B环,它与C环相隔一条宽1800公里的法兰西缝,宽度约为25000公里,可以并排放上两个地球。再往外就是A环,亮度仅次于B环,宽约15500公里。A、B两环间是宽度为5000公里的卡西尼环缝,由著名天文学家卡西尼于1675年发现。卡西尼缝是永久性的环缝,另一条永久性环缝为A环中的恩刻环缝,宽度只有876公里。其他环缝既不完整又具有暂时性。A环向外依次为F、G和E环。其中F环很窄,宽度仅为30公里,它与A环间宽约3600公里的空缺区取名为"先锋缝"。F环和G环都是空间飞船发现的。E环的情况比较复杂,物质分布呈现某种结构,宽度超过8万公里,一直延绵到离土星表面20万公里以远的空间中。

土星环系的总宽度超过20万公里,而最大厚度却不超过150米,真可谓"其薄如纸"!无怪乎当它以侧面对我们时会消失殆尽,这一点也曾使伽里略对自己的发现产生怀疑呢!关于环的起源至今未有定论,一种最流行的观点认为,当一颗卫星离开土星太近时会为土星起潮力所瓦解,其结果便形成今天的光环。

天王星环系的发现

由于相对运动的关系,远方恒星有时会移动到太阳系天体如月亮、行星或小行星的正后方,这种现象称为掩星。掩星发生时,如果近距天体没有大气,星光便立即消失。如果天体外围有大气,则星光在完全消失前会有一个略被减弱的过程。各类掩星发生的时刻可以通过理论计算非常准确地作出预报。

1977年3月10日曾发现一次天王星掩星的罕见天象,被掩的是一颗暗星。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天文学家都对此进行了观测。意想不到的奇怪事情发生了,小星在预报被掩时刻前35分钟出现了"闪烁",也就是星光减弱又迅即复亮。这种闪烁一连出现了好几次。当这颗星经天王星背后复现,或者说掩星过程结束后,闪烁现象又重复出现。以后,经过对观测结果的仔细研究,发现闪烁是因天王星环的存在而造成的。这是继1930年发现冥王星后本世纪太阳系内的又一重大发现。由于天王星环非常暗弱,过去即使在大望远镜中也从未直接观测到过。1978年,美国用5米口径望远镜才在波长2.2微米的红外波段首次拍摄到天王星环的照片。

现已知道,天王星环系至少由9个环组成。这些环和土星环大不一样。它们都很窄,除了最外边的e环可望宽100公里,以及h环的宽度约有60公里宽以外,其余环的宽度都大约只有10公里。一方面环很细,另一方面环和环之间则是广阔的天空,而不是土星环那样是宽环间存在窄的环缝。天王星环的反光本领很低,看起来就很暗,因此其环粒的组成也与土星环不同,可能具有碳质球粒陨星的成份,但环粒的大小至今还不清楚。

极其稀薄的木星环

随着行星际空间探测器的发射,不断揭示出太阳系天体中许多前所未知的事实,木星环的发现就是其中的一个。早在1974年"先锋11号"探测器访问木星时,就曾在离木星约13万公里处观测到高能带电粒子的吸收特征。两年后有人提出这一现象可用木星存在尘埃环来说明。可惜当时无人作进一步的定量研究以推测这一假设环的物理性质。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美国先后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空间探测器。经过一年半的长途跋涉,"旅行者1号"穿过木星赤道面,这时它所携带的窄角照相机在离木星120万公里的地方拍到了亮度十分暗弱的木星环的照片。同年7月,后其到达的"旅行者2号"又获得了有关木星环的更多的信息。

根据对空间飞船所拍得照片的研究,现已知道木星环系主要由亮环、暗环和晕三部分组成。环的厚度不超过30公里。亮环离木星中心约13万公里,宽6000公里。暗环在亮环的内侧,宽可达5万公里,其内边缘几乎同木星大气层相接。亮环的不透明度很低,其环粒只能截收通过阳光的万分之一左右。靠近亮环的外缘有一宽约700公里的亮带,它比环的其余部分约亮10%,暗环的亮度只及亮度环的几分之一。晕的延伸范围可达环面上下各1万公里,它在暗环两旁延伸到最远点,外边界则比亮环略远。据推算,环粒的大小约为2微米,真可算是微粒。这种微米量级的微粒因辐射压力、微陨星撞击等原因寿命大大短于太阳系寿命。为了证实木星环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这一说法,人们提出了维持这种小尘埃粒子数量的动态稳定的几种可能的环粒补充源。

隐藏极深的海王星环

由于拥有环的三颗行星——土星、木星和天王星都属于类木行星,因而人们很自然会去猜想第四个类木行星——海王星是否也存在环。

美国杂志《空间与望远镜》1978年4月号曾报道,1846年10月10日就有人在60厘米反射望远镜中用肉眼看到过海王星环,并在次年为剑桥大学天文台台长查里斯所证实,后者甚至得出环半径为海王星半径1.5倍的结论。但因后人在寻找海王星卫星的多次观测中均未发现环,这件事就渐渐被人淡忘了。本世纪80年代在发现天王星环的鼓励下,不少人试图通过海王星掩星事件来发现环,但对几次掩星观测结果的解释却是众说纷纭。有人报道发现了环,有人则说不存在环。对报道发现环的观测结果也有人认为可用其他原因来解释而否定环的存在。总之,海王星是否有环一时成了悬案。

1989年8月,"旅行者2号"探测器终于使这一悬案有了解答。当她飞近海王星时,发现海王星周围有3个光环隐藏在尘面下,而且外光环很不一般,呈明显弧状,沿弧有紧密积聚的物质。但有关海王星环系的具体情况至今仍不太清楚,还需要人们更多的探测和研究。

还存在别的行星环吗?

自从天王星环、木星环和海王星环发现以来,行星环在太阳系中再不是珍品了。那么其他行星是否会有尚未发现的环存在呢?有人提出地球※※上也曾经有过一个由微粒构成的环,并用此来解释大约3400万年前地球上冬季温度曾一度降低了20℃而夏季温度却无变化的化石植物学资料。这个假设的地球环存在了100~200万年后因高层大气的阻尼作用、微陨星的冲击及太阳风轰击而逐渐消失,故今天也就不存在了。当然这仅仅是一家之说,是否确有其事尚待后人进一步考证。
狮子座流星雨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一颗叫坦普尔枣塔特尔的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今年3月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再次回归,所以今年或明年狮子座将出现景象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由于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约为33年。

狮子座流星雨的※※

早在公元前1768年,※※就有关于它的记载,其它国家的史料中也能找到它的踪影, 1799年在南美州,人类第一次科学地描述了狮子座流星雨的情况。1833年,流星雨的规模达到惊人的程度。一位美国波士顿的观测者这样描述到:“1833年11月12-13日,一个惊人的场面降临地球,整个天空被流星照亮,成千上万颗‘星星’在天上飞舞。就象下雪时漫天空雪花在飘扬。”科学家们估计,在这场长达9小时的流星雨事件中,一个人至少可以看到24万多颗流星。

天文学家预言,33年后,即1866年11月还会看到壮丽的流星雨。果然不出所料,欧洲的人们看到了每小时达到5千颗的流星雨,北美州的人们由于月光干扰,每小时看到1000颗,规模不如1833年那样壮观。当人们满怀期望地迎接18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时,却以失望告终。1932年,人们重燃希望,结果又落空了。人们在一分钟内只看到一颗流星。接连遭受打击的人们对狮子座流星雨不再有什么期望了。

1966年11月17日奇迹出现了。狮子座流星雨又拼发了,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到处都能看到一物辉煌无比的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

狮子座流星雨中的流星过后,在天空中短时间内还会留下一团云雾状痕迹,这就是流星余迹,图7是一颗亮的狮子座流星及其余迹的变化过程(1995年11月18日摄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此余迹肉眼可见时间为6分钟。开始于11:45:22UT。五幅照片的拍摄时间为:ll:45:59,ll:46:59,ll:47:59,11:49:06,ll:50:05,每隔l分钟拍一张)。

狮子座流星雨中有时也有火流星(亮度超过3等的流星被称为火流星)。

※※上有关狮子座流星雨的观测过程十分有趣:

1799年欧洲、南美均观测到这一流星雨,德国探险家A.Humboldt有过精彩描述。

1833.11.12 北美东海岸9小时内估计观测到24万多颗流星。

1834年 发现辐射点在狮子座,因而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奥伯斯证认出1766、1799两年11月在委内瑞拉观测到也是同一流星群的两次出现,周期33.59年。天文界开始认识和研究狮子座流星雨。

1864年 纽顿证明狮子座流星雨从902年起就有活动记载。共计有十个年份,其中6次记载取自中国官方史书。

1866.11 狮子座流星雨再次出现,计算出其运动轨道。

1867.11 奥普尔茨给出彗星1866Ⅰ轨道,因与狮子座流星群轨道十分相似而得知其为流星群的母体彗星。

1899年 未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彗星也没观测到,有人认为彗星已瓦解。公众感到受骗上当而十分气愤,对天文学家的不信任感陡然增加。

1900.11.15/16 在加拿大重又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每小时1千条。第二年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又见到,每小时最多达2千条。

1933年 未发现流星雨,有人估计彗星可能已碎裂。

1965年 重新找到了失踪近一个世纪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1966.11.17 再度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最盛时每小时超过14万颗。

流星和流星体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

流星雨和彗星

流星通常是单个零星出现的,彼此间无关,出现的时间和方向也没有规律,平均每小时可看到10条左右,称为偶现流星(又称偶发流星)。有时候在天空某一区域某一段时间内流星数目会显著增多,每小时几十条甚至更多,看上去就象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特别大的流星雨又称流星暴。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的结果,这种成群结队的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通常认为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关。彗星是太阳系内一类奇特的天体,它在远离太阳的时候表现为一颗彗核,直径几公里或更大些。一旦接近太阳,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由于彗星核物质的气化会形成巨大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流星群便起源于彗星散射出来的物质碎粒或是瓦解了的彗核。

狮子座流星雨

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 天文学家现已清楚,形成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彗星是1866年发现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由于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约为33年。

大名鼎鼎的“狮子座”流星雨并不是“狮子座”上的流星雨。“狮子座”上即使有流星雨,在地球上凭肉眼也看不到。“狮子座”流星雨是由一颗叫做“坦普尔枣塔特尔”的彗星所抛撒的颗粒滑过大气层所形成的。因为形成流星雨的方位在天球上的投影恰好与“狮子座”在天球上的投影相重合,在地球上看起来就好像流星雨是从“狮子座”上喷射出来,因此称为“狮子座”流星雨。
开放分类:
宇宙、天文、自然现象、景观、流星
同鸣
2007-07-22 19:30
同鸣 图数: 73 精品图数: 14 评图数: 1111 注册: 2007年3月
也不是我,肯定不是我,一般的情况下我晚上不出门,因为怕黑!
无处归州
2007-07-11 20:28
无处归州 图数: 903 精品图数: 542 评图数: 27117 注册: 2006年10月
不是我呀!
马适
2007-07-11 20:14
马适 图数: 80 精品图数: 40 评图数: 5344 注册: 2005年6月
好片子,又幸运的碰上流星专家.
lsg1984
2007-03-18 17:23
lsg1984 图数: 6 精品图数: 3 评图数: 2038 注册: 2006年10月
流星雨在太阳系中,除了八大行星、矮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之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天体。小天体的体积虽小,但它们和八大行星、矮行星一样,在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它们有机会经过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其上面的物质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物质电离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星。

流星雨是一种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夜空中的一点迸发出来,并坠落下来的特殊天象。这一点或一小块天区叫做流星雨的辐射点。为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其他流行雨还有宝瓶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

有的流星是单个出现的,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流星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长线都相交于辐射点。

流星雨的规模大不相同。有时在一小时中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一个辐射点“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雨的范畴;有时在短短的时间里,在同一辐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的礼花那样壮观。当每小时出现的流星数超过1000颗时,称为“流星暴”。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

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也是※※最早,《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最详细的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古代关于流星雨的记录,大约有180次之多。其中天琴座流星雨记录大约有9次,英仙座流星雨大约12次,狮子座流星雨记录有7次。这些记录,对于研究流星群轨道的演变,也将是重要的资料。

流星雨的出现,场面相当动人。※※古记录也很精彩。试举天琴座流星雨的一次记录作例:南北朝时期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三月,月掩轩辕。……有流星数千万,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并西行,至晓而止。”(《宋书·天文志》)这是在公元461年。当然,这里的所谓“数千万”并非确数,而是“为数极多”的泛称。

而英仙座流星雨出现时的情景,从古记录上看来,也令人难以忘怀。请看:唐玄宗“开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瓮,或如斗,贯北极,小者不可胜数,天星尽摇,至曙乃止。” (《新唐书·天文志》)开元二年是公元714年。

流星体坠落到地面便成为陨石或陨铁,这一事实,※※也有记载。《史记·天官书》中就有“星陨至地,则石也”的解释。到了北宋,沈括更发现陨石中有以铁为主要成分的。他在《梦溪笔谈》卷二十里就写着:“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宋英宗治平元年是公元1064年。沈括已经注意到陨石的成分了。

在欧洲直到1803年以后,人们才认识到陨石是流星体坠落到地面的残留部分。

※※现在保存的最古年代的陨铁是四川隆川陨铁,大约是在明代陨落的,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掘出,重58.5千克。现在保存在成都地质学院。

什么是流星

外空间的尘埃颗粒闯入地球大气,与大气摩擦,产生大量热,从而使尘埃颗粒气化。在该过程中发光形成流星。尘埃颗粒叫做流星体。

速度

一个微小的流星体就足以产生在几百公里之外就能看见的亮光,其原因就在于流星体的高速度。

流星的颜色

一个流星的颜色是流星体的化学成分及反应温度的体现:钠原子发出橘黄色的光、铁为黄色、镁是蓝绿色、钙为紫色、硅是红色。

声音

流星通常不会发出可以听见的声音。如果你没有看到它的话,它就会悄无声息的一扫而过。对于非常亮的流星,曾经有人听到过声音。这些声响主要集中在低频波段。一个非常亮的流星,如火流星,可能会听到声音。

持久余迹

流星有时会在它通过的轨道上留下一条持久的余迹。余迹主体颜色多为绿色,是中性的氧原子。持续时间通常为1到10秒。可见余迹亮度迅速下降,在极限星等为4到5等的情况下,一般可持续1到30分钟。这些亮光来自炽热空气和流星体中的金属原子。

流星雨

在一年中的某些天,可以看到大量的流星从同一个天区划落下来。这就是流星雨。

流星雨从何而来

流星雨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

流星体因何离开母彗星

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

流星雨活动性

位于彗星轨道的尘埃粒子云被称为『流星体群』。当流星体颗粒刚从彗星喷出时,它们的分布是比较规则的。由于大行星引力的作用,这些颗粒便逐渐散布于整个彗星轨道。目前,这个过程还不是十分清楚。在地球穿过流星体群时,各种形式的流星雨就有可能发生了。

关于流星的古老说法

1、根据古老的说法“因为一颗星坠落就必须有一份灵魂补上去,人死了,灵魂就升天,升天时也就把你的愿望带给上帝了。”

2、流星是偶然经过的,只有一天到晚放在心里的梦想才能抓住那电光火石的一瞬。这样的愿望,才有最终实现的可能。

3、流星是撞入大气的星星,是“现在进行时”;满天星光,不过是远古的星星的影子,是“过去时”,现在时的愿望当然要请流星来帮助。  

七大著名流星雨

1.狮子座流星雨

狮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1月14至21日左右出现。一般来说,流星的数目大约为每小时10至15颗,但平均每33至34年狮子座流星雨会出现一次高峰期,流星数目可超过每小时数千颗。这个现象与谭普-塔特而彗星的周期有关。流星雨产生时,流星看来会像由天空上某个特定的点发射出来,这个点称为“辐射点”,由于狮子座流星雨的辐射点位于狮子座,因而得名。

2.双子座流星雨

双子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2月13至14日左右出现,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且流量极大的持续时间比较长。双子座流星雨源自小行星1983 TB,该小行星由IRAS卫星在1983年发现,科学家判断其可能是“燃尽”的彗星遗骸。双子座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双子座,是著名的流星雨。

3.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固定在7月17日到8月24日这段时间出现,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是最适合非专业流星观测者的流星雨,地位列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彗星Swift-Tuttle是英仙座流星雨之母,1992年该彗星通过近日点前后,英仙座流星雨大放异彩,流星数目达到每小时400颗以上。

4.猎户座流星雨

猎户座流星雨有两种,辐射点在参宿四附近的流星雨一般在11月20日左右出现;辐射点在ν附近的流星雨则发生于10月15日到10月30日,极大日在10月21日,我们常说的猎户座流星雨是后者,它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哈雷彗星每76年就会回到太阳系的核心区,散布在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著名的猎户座流星雨。

5.金牛座流星雨

金牛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25日至11月25日左右出现,一般11月8日是其极大日,Encke彗星轨道上的碎片形成了该流星雨,极大日时平均每小时可观测到五颗流星曳空而过,虽然其流量不大,但由于其周期稳定,所以也是广大天文爱好者热衷的对象之一。

6.天龙座流星

天龙座流星雨在每年的10月6日至10日左右出现,极大日是10月8日,该流星雨是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最高时流量可以达到每小时120颗,其极大日一般接近新月,较无月光影响,为观测者提供了很好的观测条件。Giacobini-Zinner彗星是天龙座流星雨的本源。

7.天琴座流星雨

天琴座流星雨一般出现于每年的4月19日至23日,通常22日是极大日。该流星雨是※※最早记录的流星雨,在古代典籍《春秋》中就有对其在公元前687年大爆发的生动记载。彗星1861 I的轨道碎片形成了天琴座流星雨,该流星雨作为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在天文学中也占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

2006年流星雨观测时间

狮子座流星雨最佳观测时间18日据北京天文馆专家寇文介绍:狮子座流星雨今年活跃期为11月14日至21日,11月18日4时50分极大,每小时最大天顶流量10-100,此次流星雨观测条件不错,18日是农历九月二十八,月光基本不影响观测。狮子座流星雨的流量呈33年的周期变化,2001年曾有强烈爆发。狮子座午夜时分从东方地平线升起,可以开始观测,天亮前辐射点较高,观测条件最好。

麒麟α座流星雨上演时间22日11月15日至11月25日麒麟α座流星雨。极大期在11月22日5时05分,每小时最大天顶流量5,如果爆发可能达到400以上。月光对观测没有影响,非常有利于观测!麒麟座夜里11时才会完全升起,后半夜观测比较合适。

25日水星西大距11月25日还有水星西大距,在本月水星非常值得一看,继9日水星凌日之后,25日又会发生水星西大距,此次西大距观测条件很好,19日水星合月,日出前水星在残月的左方偏下,距离7度多。25日水星西大距,与太阳的角距离20度,日出时地平高度约17度,亮度-0.4等,是今年观测水星的第四次最佳时机,前后有10天左右的可观测期。

流星雨是一种天文现象。它是指太阳系中彗星或小行星,或行星间固体物质及尘粒,以每秒30-60千米或更大的速度闯入地球的大气层中时,由于和大气飞快摩擦,巨大的动能转化为巨大的热能,发生燃烧。体积小的,在进入大气层后,很快燃烧完毕,在夜空中便呈现一道白光,一闪即逝。这就是“流星”。如在天空中某一区域,流星像雨点那样频繁出现,则称为“流星雨”。体积较大的,在大气层中来不及全部烧为灰烬,落到地面即为“陨星”(石质,为陨石;铁质,叫陨铁。)解放以来,※※共发生过5次陨石雨。研究陨石对人类探索太阳系、地球内部结构组成,对探索地球上生命的

起源和演化等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 流星和流星体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迅速辐射掉,不足以使之气化产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微陨星。

    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请看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吨,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

    二. 流星雨和彗星

    流星通常是单个零星出现的,彼此间无关,出现的时间和方向也没有规律,平均每小时可看到10条左右,称为偶现流星(又称偶发流星)。但是偶现流星在整个夜晚的出现频数则不一样:从统计上来说下半夜出现的零星比上半夜多,而且也比较明亮。原因在于下半夜流星是由与地球迎面相遇的流星体和地球追上的流星体造成的,而上半夜出现的流星则是追上地球的流星体造成的(可以用马路上自行车流作比方)。

    有时候在天空某一区域某一段时间内流星数目会显著增多,每小时几十条甚至更多,看上去就象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特别大的流星雨又称流星暴。如1833年狮子座流星雨出现时每小时竟多达35000条(约每秒10条),景象甚为壮观。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的结果,这种成群结队的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的各个成员在空间的运动轨道基本上是彼此平行的。由于透视的原因,在地球上看来由流星群造成的流星雨仿佛都从同一点向外辐射出来,这一点称为流星雨的辐射点。大多数流星群即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群,宝瓶座δ流星群等。

    通常认为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关。彗星是太阳系内一类奇特的天体,它在远离太阳的时候表现为一颗彗核,直径几公里或更大些。一旦接近太阳,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由于彗星核物质的气化会形成巨大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流星群便起源于彗星散射出来的物质碎粒或是瓦解了的彗核。最著名的例子是1826年发现的比拉彗星,地球在每年的11月27日通过它的轨道。1846年1月发现比拉彗星已分裂为二,且分裂后的两颗彗星间的距离越来越大。1855年,它们双双重新出现,但已经分得很开。在以后两次预期彗星该出现的年份都没有观测到,人们以为它失踪了,然而在1872年11月27日夜晚天空中突然出现极为壮观的流星雨,辐射点在仙女座。1885年11月27日又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后来得知1798、1830和1838年已观测到过仙女座流星雨。可见比拉彗星在瓦解前早已在散发大量的质点,仙女座流星雨毫无疑问与比拉彗星有关,故又称比拉流星雨。

    彗星散发出的微粒在漫长的年代中会逐渐因同样辐射压和大行星引力摄动而分布在整个彗星运动轨道上。由于一部分彗星的轨道可以与地球公转轨道相交,当地球穿越这种区域时便会因大批微粒进入地球大气层而形成流星雨。比如狮子座流星雨平常年份流星数目并不多,只是每隔33年才有一次程度不等、规模较大的流星暴出现,这33年就是母体彗星轨道运动的周期。

附表: 一些主要的流星群

名 称 可见日期 出现率极大日期 有关彗星

天琴座流星群 4月20日-4月24日 4月22日 1861Ⅰ
宝瓶座η流星群 5月2日-5月7日 5月5日 哈雷
天琴座δ流星群 7月22日-8月1日 7月31日 无
英仙座流星群 7月27日-8月16日 8月12日 1862Ⅲ
猎户座流星群 10月17日-10月25日 10月21日 哈雷
金牛座流星群 10月25日-11月25日 11月8日 恩克
狮子座流星群 11月16日-11月19日 11月17日 1866Ⅰ
双子座流星群 12月7日-12月15日 12月14日 无

    三. 狮子座流星雨

    天文学家现已清楚,形成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彗星是1866年发现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上有关狮子座流星雨的观测过程却十分有趣:

1799年 欧洲、南美均观测到这一流星雨,德国探险家A.Humboldt有过精彩描述。
1833.11.12 北美东海岸9小时内估计观测到24万多颗流星。
1834年 发现辐射点在狮子座,因而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奥伯斯证认出1766、1799两年11月在委内瑞拉观测到也是同一流星群的两次出现,周期33.59年。天文界开始认识和研究狮子座流星雨。
1864年 纽顿证明狮子座流星雨从902年起就有活动记载。共计有十个年份,其中6次记载取自中国官方史书。
1866.11 狮子座流星雨再次出现,计算出其运动轨道。
1867.11 奥普尔茨给出彗星1866Ⅰ轨道,因与狮子座流星群轨道十分相似而得知其为流星群的母体彗星。
1899年 未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彗星也没观测到,有人认为彗星已瓦解。公众感到受骗上当而十分气愤,对天文学家的不信任感陡然增加。
1900.11.15/16 在加拿大重又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每小时1千条。第二年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又见到,每小时最多达2千条。
1933年 未发现流星雨,有人估计彗星可能已碎裂。
1965年 重新找到了失踪近一个世纪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1966.11.17 再度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最盛时每小时超过14万颗。

    四. 流星雨出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可能对航天器造成威胁。流星群颗粒大都很小(<1mm),但速度极高。以98年狮子座流星雨为例,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为71km/s,达到子弹初速的100倍。如果较大颗粒或结构较坚实的颗粒高速撞击人造卫星或其它航天器,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舱面击穿,探测器损坏,太阳能板受损,电子器件因等离子体放电而失效,甚至整个航天器被击坏、击毁等。※※上已经有过这类事件发生,如1993年英仙座流星暴使欧洲航天局的Olympus卫星因遭到一颗流星体的撞击而一度失控。

    2.大批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造成的电离效应可能使远距离电讯发生异常。

    3.对云层和雨量的影响。大批流星体尘埃散入地球大气,提供了额外的水汽凝结中心,会使云层和雨量增大。

    4.陨星击中人类或牲畜。关于人体被陨星直接击中尚未见报道,但据说1836年在巴西曾砸死几只羊,1911年埃及打死一条狗,1969年澳大利亚发生过陨星打穿屋顶等事件。

    5.严重的撞击灾变事件。这类事件的祸首已不能算是流星体,而是大小不等的小行星。

    6.可以利用流星出现时,因流星体燃烧形成的长条电离离子柱对无线电讯号的反射作用,进行高频或甚高频通讯,作用距离可达1800公里。因流星通讯不受太阳活动或核爆炸影响,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美国已有流星通讯设备作为战术通讯的一种手段来装备※※

    7.天上掉一颗星,地上就要死去一个人的说法是毫无科学道理的。
狮子座流星雨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一颗叫坦普尔枣塔特尔的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今年3月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再次回归,所以今年或明年狮子座将出现景象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由于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约为33年。

狮子座流星雨的※※

早在公元前1768年,※※就有关于它的记载,其它国家的史料中也能找到它的踪影, 1799年在南美州,人类第一次科学地描述了狮子座流星雨的情况。1833年,流星雨的规模达到惊人的程度。一位美国波士顿的观测者这样描述到:“1833年11月12-13日,一个惊人的场面降临地球,整个天空被流星照亮,成千上万颗‘星星’在天上飞舞。就象下雪时漫天空雪花在飘扬。”科学家们估计,在这场长达9小时的流星雨事件中,一个人至少可以看到24万多颗流星。

天文学家预言,33年后,即1866年11月还会看到壮丽的流星雨。果然不出所料,欧洲的人们看到了每小时达到5千颗的流星雨,北美州的人们由于月光干扰,每小时看到1000颗,规模不如1833年那样壮观。当人们满怀期望地迎接18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时,却以失望告终。1932年,人们重燃希望,结果又落空了。人们在一分钟内只看到一颗流星。接连遭受打击的人们对狮子座流星雨不再有什么期望了。

1966年11月17日奇迹出现了。狮子座流星雨又拼发了,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到处都能看到一物辉煌无比的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

狮子座流星雨中的流星过后,在天空中短时间内还会留下一团云雾状痕迹,这就是流星余迹,图7是一颗亮的狮子座流星及其余迹的变化过程(1995年11月18日摄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此余迹肉眼可见时间为6分钟。开始于11:45:22UT。五幅照片的拍摄时间为:ll:45:59,ll:46:59,ll:47:59,11:49:06,ll:50:05,每隔l分钟拍一张)。

狮子座流星雨中有时也有火流星(亮度超过3等的流星被称为火流星)。

※※上有关狮子座流星雨的观测过程十分有趣:

1799年欧洲、南美均观测到这一流星雨,德国探险家A.Humboldt有过精彩描述。

1833.11.12 北美东海岸9小时内估计观测到24万多颗流星。

1834年 发现辐射点在狮子座,因而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奥伯斯证认出1766、1799两年11月在委内瑞拉观测到也是同一流星群的两次出现,周期33.59年。天文界开始认识和研究狮子座流星雨。

1864年 纽顿证明狮子座流星雨从902年起就有活动记载。共计有十个年份,其中6次记载取自中国官方史书。

1866.11 狮子座流星雨再次出现,计算出其运动轨道。

1867.11 奥普尔茨给出彗星1866Ⅰ轨道,因与狮子座流星群轨道十分相似而得知其为流星群的母体彗星。

1899年 未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彗星也没观测到,有人认为彗星已瓦解。公众感到受骗上当而十分气愤,对天文学家的不信任感陡然增加。

1900.11.15/16 在加拿大重又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每小时1千条。第二年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又见到,每小时最多达2千条。

1933年 未发现流星雨,有人估计彗星可能已碎裂。

1965年 重新找到了失踪近一个世纪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1966.11.17 再度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最盛时每小时超过14万颗。
  
流星和流星体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

流星雨和彗星

流星通常是单个零星出现的,彼此间无关,出现的时间和方向也没有规律,平均每小时可看到10条左右,称为偶现流星(又称偶发流星)。有时候在天空某一区域某一段时间内流星数目会显著增多,每小时几十条甚至更多,看上去就象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特别大的流星雨又称流星暴。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的结果,这种成群结队的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通常认为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关。彗星是太阳系内一类奇特的天体,它在远离太阳的时候表现为一颗彗核,直径几公里或更大些。一旦接近太阳,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由于彗星核物质的气化会形成巨大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流星群便起源于彗星散射出来的物质碎粒或是瓦解了的彗核。

狮子座流星雨

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  天文学家现已清楚,形成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彗星是1866年发现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由于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约为33年。

大名鼎鼎的“狮子座”流星雨并不是“狮子座”上的流星雨。“狮子座”上即使有流星雨,在地球上凭肉眼也看不到。“狮子座”流星雨是由一颗叫做“坦普尔枣塔特尔”的彗星所抛撒的颗粒滑过大气层所形成的。因为形成流星雨的方位在天球上的投影恰好与“狮子座”在天球上的投影相重合,在地球上看起来就好像流星雨是从“狮子座”上喷射出来,因此称为“狮子座”流星雨。  
开放分类:
宇宙、天文、自然现象、景观、流星

土星可算是太阳系中较为奇特的一颗行星,在望远镜中看来,它的外表犹如一顶草帽,在圆球形的星体周围有一圈很宽的"帽沿",这就是土星光环,又称土星环。光环的存在使得土星成为群星中最美丽的一颗,令观赏者赞叹不已。几百年来,人们一直以为太阳系中唯独土星才有光环。直到本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后期,天王星环、木星环和海王星环的相继发现才使这一观点得以改变。

土星环和它的复杂结构

    关于土星环的发现有着一段颇为有趣的故事。

    自从意大利著名天文学家伽里略在1609年首次用望远镜观测星空以来,新的发现经他之手接踵而至。1610年7月,他把望远镜对准了土星。在这架放大倍数只有30倍而又不完善的望远镜中,伽里略看到土星两旁有某种奇怪的附属物。实际上他所观测到的便是土星两侧的光环部分。但是,伽里略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鉴于在这之前他已经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大卫星,于是便相信土星两侧也有两个卫星之类的小天体。然而,由于情况不如木星卫星那样明白无疑,伽里略没有直截了当地宣布这一发现。

    任何一位科学家在感觉到将要作出一项重要发现之时,往往会为两种感情所支配:一方面怕别人走在自己的前面而想尽快地发表它,另一方面又担心会犯大错误而不想轻率地过早加以发表。在伽里略时代学者们为此往往采用一种称为"字母颠倒法"的密码记录方式来简要地记载自己所作出的发现,这种记录除了发现者本人外几乎谁也无法加以破译。当发现者过一段时间后确证了这项发明之时,便把自己早已写好的那份"天书"译出来,从而保留了对该项发现的优先权。

    伽里略对他的土星观测结果便采用了这种方法。他当时所做的记录是由39个拉丁字母混乱排列的一长排符号串,其真实含义是"观测到一颗最高的三重行星"。这里"最高的"即指土星,因为土星是当时所知离太阳最远的行星。1659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证实伽里略观测到的是一个离开土星本体的光环。但他开始时也象伽里略一样采用了字母颠倒的密码记录法,不过形式稍有不同,用了总数为62个拉丁字母的若干符号串。三年后当他确信自己结论正确时才宣布了这组符号串的意义是"土星周围有一个又薄又平的光环,它的任何部分与土星不相接触,光环平面与黄道面斜交"。

    惠更斯以后,人们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才对土星环的本质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最初的两百年内,土星环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或若干个扁平的固体物质盘。1856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首先从理论上证明这种环必须是由围绕土星旋转的一大群小卫星组成的物质系统,而不可能是整块固体物质盘。40年后,美国天文学家基勒通过观测发现,土星环不同部分的旋转速度随到土星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并且符合开普勒运动定律。如果是刚体转动,则转速因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这样就无可辩驳地证实了环是无数个各自沿独立轨道绕土星旋转的大小不等的物质块,从而最终阐明了土星环的本质。事实上当远方恒星在环后经过时星光并没有多大的减弱,这也说明它不是一整块东西,而是一些稀疏分布的分离物质块。现已知道组成环的小"卫星"大都是一些直径为4~30厘米的冰块,总质量约为土星质量的百万分之一。环极冷,据探测温度低达-200℃左右。

    目前,根据地面和空间观测结果得知,土星环系的主体含有A、B、C、D、E、F和G七个环以及环与环之间称为环缝的一些暗区。环编号的次序是根据发现时的先后,而不是按它们离土星本体的远近来确定的。环缝则通常以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是一些质点密度相对很小的区域。最里面的是D环,内侧几乎触及土星表面,宽约为12000公里,与C环内缘隔开一个1200公里宽的盖林缝。C环很暗,宽约19000公里。C环外是既宽又亮的B环,它与C环相隔一条宽1800公里的法兰西缝,宽度约为25000公里,可以并排放上两个地球。再往外就是A环,亮度仅次于B环,宽约15500公里。A、B两环间是宽度为5000公里的卡西尼环缝,由著名天文学家卡西尼于1675年发现。卡西尼缝是永久性的环缝,另一条永久性环缝为A环中的恩刻环缝,宽度只有876公里。其他环缝既不完整又具有暂时性。A环向外依次为F、G和E环。其中F环很窄,宽度仅为30公里,它与A环间宽约3600公里的空缺区取名为"先锋缝"。F环和G环都是空间飞船发现的。E环的情况比较复杂,物质分布呈现某种结构,宽度超过8万公里,一直延绵到离土星表面20万公里以远的空间中。

    土星环系的总宽度超过20万公里,而最大厚度却不超过150米,真可谓"其薄如纸"!无怪乎当它以侧面对我们时会消失殆尽,这一点也曾使伽里略对自己的发现产生怀疑呢!关于环的起源至今未有定论,一种最流行的观点认为,当一颗卫星离开土星太近时会为土星起潮力所瓦解,其结果便形成今天的光环。

天王星环系的发现

    由于相对运动的关系,远方恒星有时会移动到太阳系天体如月亮、行星或小行星的正后方,这种现象称为掩星。掩星发生时,如果近距天体没有大气,星光便立即消失。如果天体外围有大气,则星光在完全消失前会有一个略被减弱的过程。各类掩星发生的时刻可以通过理论计算非常准确地作出预报。

    1977年3月10日曾发现一次天王星掩星的罕见天象,被掩的是一颗暗星。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天文学家都对此进行了观测。意想不到的奇怪事情发生了,小星在预报被掩时刻前35分钟出现了"闪烁",也就是星光减弱又迅即复亮。这种闪烁一连出现了好几次。当这颗星经天王星背后复现,或者说掩星过程结束后,闪烁现象又重复出现。以后,经过对观测结果的仔细研究,发现闪烁是因天王星环的存在而造成的。这是继1930年发现冥王星后本世纪太阳系内的又一重大发现。由于天王星环非常暗弱,过去即使在大望远镜中也从未直接观测到过。1978年,美国用5米口径望远镜才在波长2.2微米的红外波段首次拍摄到天王星环的照片。

    现已知道,天王星环系至少由9个环组成。这些环和土星环大不一样。它们都很窄,除了最外边的e环可望宽100公里,以及h环的宽度约有60公里宽以外,其余环的宽度都大约只有10公里。一方面环很细,另一方面环和环之间则是广阔的天空,而不是土星环那样是宽环间存在窄的环缝。天王星环的反光本领很低,看起来就很暗,因此其环粒的组成也与土星环不同,可能具有碳质球粒陨星的成份,但环粒的大小至今还不清楚。

极其稀薄的木星环

    随着行星际空间探测器的发射,不断揭示出太阳系天体中许多前所未知的事实,木星环的发现就是其中的一个。早在1974年"先锋11号"探测器访问木星时,就曾在离木星约13万公里处观测到高能带电粒子的吸收特征。两年后有人提出这一现象可用木星存在尘埃环来说明。可惜当时无人作进一步的定量研究以推测这一假设环的物理性质。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美国先后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空间探测器。经过一年半的长途跋涉,"旅行者1号"穿过木星赤道面,这时它所携带的窄角照相机在离木星120万公里的地方拍到了亮度十分暗弱的木星环的照片。同年7月,后其到达的"旅行者2号"又获得了有关木星环的更多的信息。

    根据对空间飞船所拍得照片的研究,现已知道木星环系主要由亮环、暗环和晕三部分组成。环的厚度不超过30公里。亮环离木星中心约13万公里,宽6000公里。暗环在亮环的内侧,宽可达5万公里,其内边缘几乎同木星大气层相接。亮环的不透明度很低,其环粒只能截收通过阳光的万分之一左右。靠近亮环的外缘有一宽约700公里的亮带,它比环的其余部分约亮10%,暗环的亮度只及亮度环的几分之一。晕的延伸范围可达环面上下各1万公里,它在暗环两旁延伸到最远点,外边界则比亮环略远。据推算,环粒的大小约为2微米,真可算是微粒。这种微米量级的微粒因辐射压力、微陨星撞击等原因寿命大大短于太阳系寿命。为了证实木星环是一种相对稳定结构这一说法,人们提出了维持这种小尘埃粒子数量的动态稳定的几种可能的环粒补充源。

隐藏极深的海王星环

    由于拥有环的三颗行星——土星、木星和天王星都属于类木行星,因而人们很自然会去猜想第四个类木行星——海王星是否也存在环。

    美国杂志《空间与望远镜》1978年4月号曾报道,1846年10月10日就有人在60厘米反射望远镜中用肉眼看到过海王星环,并在次年为剑桥大学天文台台长查里斯所证实,后者甚至得出环半径为海王星半径1.5倍的结论。但因后人在寻找海王星卫星的多次观测中均未发现环,这件事就渐渐被人淡忘了。本世纪80年代在发现天王星环的鼓励下,不少人试图通过海王星掩星事件来发现环,但对几次掩星观测结果的解释却是众说纷纭。有人报道发现了环,有人则说不存在环。对报道发现环的观测结果也有人认为可用其他原因来解释而否定环的存在。总之,海王星是否有环一时成了悬案。

    1989年8月,"旅行者2号"探测器终于使这一悬案有了解答。当她飞近海王星时,发现海王星周围有3个光环隐藏在尘面下,而且外光环很不一般,呈明显弧状,沿弧有紧密积聚的物质。但有关海王星环系的具体情况至今仍不太清楚,还需要人们更多的探测和研究。

还存在别的行星环吗?

    自从天王星环、木星环和海王星环发现以来,行星环在太阳系中再不是珍品了。那么其他行星是否会有尚未发现的环存在呢?有人提出地球※※上也曾经有过一个由微粒构成的环,并用此来解释大约3400万年前地球上冬季温度曾一度降低了20℃而夏季温度却无变化的化石植物学资料。这个假设的地球环存在了100~200万年后因高层大气的阻尼作用、微陨星的冲击及太阳风轰击而逐渐消失,故今天也就不存在了。当然这仅仅是一家之说,是否确有其事尚待后人进一步考证。
狮子座流星雨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一颗叫坦普尔枣塔特尔的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今年3月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再次回归,所以今年或明年狮子座将出现景象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由于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约为33年。

狮子座流星雨的※※

早在公元前1768年,※※就有关于它的记载,其它国家的史料中也能找到它的踪影, 1799年在南美州,人类第一次科学地描述了狮子座流星雨的情况。1833年,流星雨的规模达到惊人的程度。一位美国波士顿的观测者这样描述到:“1833年11月12-13日,一个惊人的场面降临地球,整个天空被流星照亮,成千上万颗‘星星’在天上飞舞。就象下雪时漫天空雪花在飘扬。”科学家们估计,在这场长达9小时的流星雨事件中,一个人至少可以看到24万多颗流星。

天文学家预言,33年后,即1866年11月还会看到壮丽的流星雨。果然不出所料,欧洲的人们看到了每小时达到5千颗的流星雨,北美州的人们由于月光干扰,每小时看到1000颗,规模不如1833年那样壮观。当人们满怀期望地迎接18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时,却以失望告终。1932年,人们重燃希望,结果又落空了。人们在一分钟内只看到一颗流星。接连遭受打击的人们对狮子座流星雨不再有什么期望了。

1966年11月17日奇迹出现了。狮子座流星雨又拼发了,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到处都能看到一物辉煌无比的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

狮子座流星雨中的流星过后,在天空中短时间内还会留下一团云雾状痕迹,这就是流星余迹,图7是一颗亮的狮子座流星及其余迹的变化过程(1995年11月18日摄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此余迹肉眼可见时间为6分钟。开始于11:45:22UT。五幅照片的拍摄时间为:ll:45:59,ll:46:59,ll:47:59,11:49:06,ll:50:05,每隔l分钟拍一张)。

狮子座流星雨中有时也有火流星(亮度超过3等的流星被称为火流星)。

※※上有关狮子座流星雨的观测过程十分有趣:

1799年欧洲、南美均观测到这一流星雨,德国探险家A.Humboldt有过精彩描述。

1833.11.12 北美东海岸9小时内估计观测到24万多颗流星。

1834年 发现辐射点在狮子座,因而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奥伯斯证认出1766、1799两年11月在委内瑞拉观测到也是同一流星群的两次出现,周期33.59年。天文界开始认识和研究狮子座流星雨。

1864年 纽顿证明狮子座流星雨从902年起就有活动记载。共计有十个年份,其中6次记载取自中国官方史书。

1866.11 狮子座流星雨再次出现,计算出其运动轨道。

1867.11 奥普尔茨给出彗星1866Ⅰ轨道,因与狮子座流星群轨道十分相似而得知其为流星群的母体彗星。

1899年 未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彗星也没观测到,有人认为彗星已瓦解。公众感到受骗上当而十分气愤,对天文学家的不信任感陡然增加。

1900.11.15/16 在加拿大重又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每小时1千条。第二年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又见到,每小时最多达2千条。

1933年 未发现流星雨,有人估计彗星可能已碎裂。

1965年 重新找到了失踪近一个世纪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1966.11.17 再度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最盛时每小时超过14万颗。
  
流星和流星体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

流星雨和彗星

流星通常是单个零星出现的,彼此间无关,出现的时间和方向也没有规律,平均每小时可看到10条左右,称为偶现流星(又称偶发流星)。有时候在天空某一区域某一段时间内流星数目会显著增多,每小时几十条甚至更多,看上去就象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特别大的流星雨又称流星暴。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的结果,这种成群结队的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通常认为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关。彗星是太阳系内一类奇特的天体,它在远离太阳的时候表现为一颗彗核,直径几公里或更大些。一旦接近太阳,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由于彗星核物质的气化会形成巨大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流星群便起源于彗星散射出来的物质碎粒或是瓦解了的彗核。

狮子座流星雨

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  天文学家现已清楚,形成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彗星是1866年发现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由于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约为33年。

大名鼎鼎的“狮子座”流星雨并不是“狮子座”上的流星雨。“狮子座”上即使有流星雨,在地球上凭肉眼也看不到。“狮子座”流星雨是由一颗叫做“坦普尔枣塔特尔”的彗星所抛撒的颗粒滑过大气层所形成的。因为形成流星雨的方位在天球上的投影恰好与“狮子座”在天球上的投影相重合,在地球上看起来就好像流星雨是从“狮子座”上喷射出来,因此称为“狮子座”流星雨。  
开放分类:
宇宙、天文、自然现象、景观、流星

参考资料:
1.循宇天文网:http://karajan·lamost·org/
2.大众天文网:http://allastronomy·lamost·org/
3.谈天天文网:http://www·2-sky·com/
4.空间天文网:http://space·lamost·org/
5.天文网:http://oka·16789·net/
6.星空天文网:http://www·cosmoscape·com/
7.http://www·blog·edu·cn/user2/yuhudie203/archives/2006/1499493.shtml
islandwood
2006-09-20 21:03
islandwood 图数: 38 精品图数: 0 评图数: 45 注册: 2005年4月
错觉,来个三维图就看清了。
老顽童=高手+玩童
文学中的武林绰号的演变,今天看来很有学问,有时甚至是人文思想的浓缩!具有人文科学现实研究的价值!^^
2006-08-28 16:51
图数: 0 精品图数: 0 评图数: 102 注册: 2006年7月
很眩,很不错.
ych
2005-03-09 19:01
ych 图数: 61 精品图数: 0 评图数: 2495 注册: 2003年1月
OK
ledy
2004-07-10 19:01
ledy 图数: 0 精品图数: 0 评图数: 40 注册: 2004年2月
看不大懂
刀具收藏
2004-05-12 23:58
刀具收藏 图数: 11 精品图数: 0 评图数: 87 注册: 2004年4月
工夫可贵呀!
第三类接触
2004-05-12 16:40
第三类接触 图数: 21 精品图数: 0 评图数: 70 注册: 2003年7月
强悍!
泡泡汤
2004-05-10 12:05
泡泡汤 图数: 0 精品图数: 0 评图数: 145 注册: 2003年12月
有意思!
mxprint
2004-04-11 11:16
mxprint 图数: 4 精品图数: 0 评图数: 44 注册: 2004年1月
这是真的吗
老顽童
2004-01-21 15:11
老顽童 图数: 9 精品图数: 2 评图数: 33 注册: 2000年6月
这种照片最无聊,象拿刀子刮的一样
但它记录的是不可重复的※※,是罕见的天象!
lidb1976
2002-07-24 19:56
lidb1976 图数: 2 精品图数: 0 评图数: 159 注册: 2002年7月
这种照片最无聊,象拿刀子刮的一样
千伊面
2002-07-23 10:06
千伊面 图数: 4 精品图数: 0 评图数: 109 注册: 2002年7月
有难度
独自上路_goalong
2002-06-12 00:21
独自上路_goalong 图数: 61 精品图数: 2 评图数: 604 注册: 2002年6月
这是我拍摄的,暴光时间2分钟,后期冲印的时候加了密度,富士数码冲扩。
独自上路_goalong
2002-06-12 00:18
独自上路_goalong 图数: 61 精品图数: 2 评图数: 604 注册: 2002年6月
我拍的最多的一张上面有20多颗………………………………
lymex
2001-11-27 00:50
lymex 图数: 7 精品图数: 3 评图数: 90 注册: 2001年1月
难得!我好象可以数到12颗
老顽童
2001-11-26 16:12
老顽童 图数: 9 精品图数: 2 评图数: 33 注册: 2000年6月
我贪多呀!尤其是右下方几颗暗流星,正指向狮子座中心!
由于镜头焦距只有16毫米,星体相当暗弱,我不敢做太多加工。我试试剪裁看一下效果!
luster
2001-11-26 15:54
luster 图数: 30 精品图数: 6 评图数: 113 注册: 2001年3月
是否可以剪裁一下, 巴北极星旁边的两颗单独剪裁出来??
作品点评
功能受限
游客无点评权限,请登录后再试